正文

第三章 上帝愛圣徒,更愛罪人(4)

承認不完美,心靈才自由 作者:(美)科茲


有一個人裹著一條裝有食物的麻袋禁食了一周,馬吉德見后對他說:“邪念誘使你披上麻袋,那些裝模作樣禁食、但暗地里偷吃的人,在靈?上要勝你一籌,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假禁食,而你本來就在假禁食,自己卻不愿承認。他們欺騙的是別人,而你欺騙的是你自己?!?/p>

欺騙是不好的行為,欺騙別人不好,但更不好的是欺騙自己。我們可以以喝酒為例,一個人沒喝酒前,往往會說,自己酒量不行,只能喝一點點,這時,他是在欺騙別人,因為他心里明白自己能喝多少。然而,當(dāng)一個人喝醉之后,他說自己還能喝一瓶,這時,他不是想欺騙別人,因為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喝多了,他想欺騙的是自己。

人們迫切需要認識自我、并真誠地面對自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是關(guān)于弗朗西斯?,說的是他對誠以待人和待己的認識。弗朗西斯一向謹小慎微,生怕一時的不慎,陷自己于自欺和不義之中。

弗朗西斯晚年時,有一次身體不適,侍從覓來一塊狐裘,要為他縫在罩袍里面來御寒??筛ダ饰魉狗堑靡谡峙弁饷嬉部p上一塊,免得別人為衣服的粗陋外表欺騙,誤以為他比實際更苛刻自己。

為什么這些被后人尊為圣賢的人都害怕虛偽和自欺?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清楚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人們無法看到自身的矛盾,就像無法看到自己的臉一樣。想看見自己的臉,要借助鏡子;想看見真實的自我,就必須通過真誠?!罢嬲\地面對自我”就?一面鏡子,如果我們失去了它,就無法了解自己的本性。一位哲人曾說過:

“真誠是豎起的一面鏡子,讓我們能從中看清自己,顯示出本來的面目?!?/p>

二戰(zhàn)的大屠殺之后,有兩個故事廣為流傳。

雷咯夫教父對弟子說:“不承認也不糾正自己靈魂上污點的人,不會得到上帝的救贖;不承認也不改正自己錯誤的國家,同樣得不到上帝的寬恕。無論是一國還是一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絕對得不到救贖。你對自己有什么樣的認識,就得到什么樣的救贖?!?/p>

“雅各的兒子告訴約瑟夫:‘我們都是正直的人?!s瑟夫答道:‘所以說你是奸細。’但后來?人真誠地向?qū)Ψ秸J錯時,說的則是:‘這樣對待兄弟,我們深感罪孽深重?!藭r,第一縷救贖的曙光降臨了。憐憫之情止不住涌上心頭,約瑟夫別過臉哭了?!?/p>

世間有善有惡,但善惡的界線不在國與國、組織與組織或人與人之間;善惡的界線穿越每一個國家、組織,甚至每一個人的心,將世人一分為二的正是人們自身的局限性。人們不應(yīng)該逃避自己的缺陷,將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歸咎他人,這樣的做法大可不必,因為不完美本來就是人應(yīng)該接受的。人類正是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中才發(fā)展壯大起來的。

倍受尊敬的哲人格雷高利說,人類唯一能夠成就的完?就是——永無止境的進步。這種進步就像一個人學(xué)走路,跌倒了再爬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