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1)

貝塞尼家的姐妹 作者:勞拉·李普曼


不知道什么地方有收音機在響。再不然就是鄰近病房里的電視機。她的房間一片死寂,光線終于退去,讓她松了一口氣。她想起工作。有人想念她嗎?她昨天請了病假,但是今天她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要打電話,就得打長途電話,可是她手邊沒有電話卡,通過醫(yī)院總機轉接,又不知道會有什么后果,而如果要走到大廳去打公用電話,就必須先得過了病房門口警衛(wèi)那一關。話說回來,用電話卡就能掩藏行蹤嗎?她不能冒這個險。她必須保護她僅有的東西,這十六年來建立在某個人死亡之上的生活,正如她生命中的一切,全都拜某個人的死亡之賜才變得可能。無論如何,這才是她真實的人生,是她截至今日所擁有的最長的一段人生。十六年來,她費盡心力才擁有其他人稱之為正常的人生,她不打算放棄。

當然,這也算不上什么人生。她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友善的同事,以及熟得會對她微笑的店員。她甚至沒有寵物。但是她有一間公寓,小而簡樸,打理得整整齊齊的。她有輛車,寶貝凱美瑞,她花大錢買車的理由可正當了,因為她必須通勤上班,就算天氣好的時候也得花上一個小時。最近她都在聽有聲小說,全都是給女人家讀的厚小說,她想。梅芙·賓奇,蓋爾·戈德溫,瑪麗安·凱斯。帕特·康羅伊——他顯然不是個女人,不過都還是同一類的說書人,寫的故事就怕不夠煽情,不夠灑狗血。該死,這個星期六有三卷錄音帶到期,要歸還圖書館。十六年來,她從來不逾期不遲到——賬單、圖書館的書、約會。她從來就不敢。如果錄音帶逾期歸還會怎么樣?會被罰錢嗎?他們會往上呈報嗎?

說來諷刺,她做的是Y2K(電腦“千禧年問題”)兼容性的工作,但她長期以來卻生活在擔憂電腦集中化的恐懼之中,害怕機器有一天學會彼此交談,交換意見。盡管她拿薪水就是為了防范電腦系統(tǒng)出差錯,但她還是偷偷植入一個系統(tǒng)破壞程序,洗掉所有的磁帶,毀掉每一點每一滴的集體記憶。蛛絲馬跡散布各處,等著有心人逐一拼湊。這個女人——她的名字和一九六三年死于佛羅里達的一個小孩一樣。好奇怪喔——因為這個女人,和她很像的女人,名字和一九六二年死在內布拉斯加的小孩一樣。還有這個女人是一九六四年死在堪薩斯的小孩。這一個呢?她是俄亥俄來的,也是一九六二年出生的。

至少,現(xiàn)在不難想起她是什么人:希瑟·貝塞尼,一九六三年四月三日生。一九六六到一九七八年間住在艾爾貢昆巷。是狄齊崗小學的優(yōu)等生。在這之前她家住在哪里?在蘭德爾斯頓的一間公寓,但是沒有人期待她記得那段時間的事。這是最詭異的部分。不知道她該知道的,反倒記得她不會知道的事。

還有呢?二○一學校。狄齊崗。一個想當然會惹出很多笑話的名字。當時還算是比較新的建筑。攀爬架,三種不同高度的單杠,一到六月天就熱得燙手的溜滑梯,漆成鮮黃色的跳格子和正方格柵。還有個旋轉木馬,不是有馬的那種,只是一座搖搖欲墜的金屬游樂器材。不,慢著,那不是在學校里的,是在學校附近,某個隱隱約約被禁止的地方。是學校周圍的威克菲爾公寓嗎?在她的腦海里,首先浮現(xiàn)的是那臟兮兮的軌道,因為她推的時間比坐的多。低著頭,像只背著馬具的馬,她排在男生后面,左臂抓在金屬桿上開始跑,讓坐在上面的人樂得驚聲尖叫。她看見自己的腳趾——她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想起她的鞋子。不是運動鞋,這也是她之所以惹上麻煩的原因。她穿的是上學的鞋子,棕色的,永遠都是棕色的,因為棕色最耐穿。不過就算是耐穿的棕色也耐不了那個游樂場的橘色塵土,特別是在四月的雨后。她穿著鞋頭沾著泥塊的鞋子回家,讓她媽媽氣上加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