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論:“孝”與“愛”(3)

學而時習之 作者:薛涌


應該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愛欲迸發(fā)的時代。我們的感情世界,有著30年前想也不敢想的自由空間。許多人正在利用這樣的自由,建立橫向的人際感情紐帶。但是,更有許多人,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自由,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愛。還有許多人,根本不想去愛??纯疵襟w上鋪天蓋地的美人,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的小蜜、小姐、三陪,我們會感到這是一個有欲有性而沒有愛的時代。欲或性,變成了消費,通過買賣、權力,參與雙方馬上進入了不平等的、也就是縱式的關系。即使現(xiàn)在的所謂“一夜情”,看上去是建立在橫式關系的基礎上,但實質上,這種“一夜情”強調(diào)的也是如何解脫對這樣的關系的責任,而不是對之始終不渝的忠誠。民主社會的感情結構,是對平等關系的責任,而不是對之不負責任。一句話,我們似乎已經(jīng)喪失了我們時代的《家》、《春》、《秋》。我們守著這樣的自由空間,卻發(fā)展不出我們的“伴侶文化”。

許多人現(xiàn)在還認為,這些現(xiàn)象,是西方的影響所致。不錯,西方有《花花公子》,有發(fā)達的色情文化。但是,人家的伴侶文化更強,在社會上是絕對的主宰。從父母和孩子,到丈夫和妻子,或者情人之間,人際最主要的紐帶還是愛。從歷史上看,“伴侶文化”或者“配偶文化”的生成,和西方中產(chǎn)階級的崛起,以及這一階級日益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都密切相關。奧斯汀描寫愛情的小說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并風行的,構成了當代西方人的集體無意識或者文化心理積淀。在當今的美國,即使最自由的新英格蘭地區(qū),比起現(xiàn)在的中國來還要“老派”得多,除了幾個大都市的中心外幾乎談不上“夜生活”,你也很難看到那么多性消費。人家的愛欲,是在橫向的社會關系中表達的。大家對用權力和金錢建立縱式的感情和欲望的關系非常鄙棄。所以相對而言,僅僅基于肉欲的關系在人家的社會里還是非常邊緣,很難像目前的中國這樣喧賓奪主。

概而言之,“孝”是建立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之上的行為規(guī)范,也是“仁”的具體體現(xiàn)。但是,“孝”表達的不僅僅是感情,而且還有權威,有孩子對父母近乎無條件的服從。儒家正是通過這種建立在基本的人情之上的權威,來尋求建立公眾秩序的途徑。我們經(jīng)常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場,說西方社會沒有“孝”,乃至其家庭關系不如我們這樣牢固。這里含有極大的誤會。要知道,“孝”不是愛的唯一表達方式。沒有“孝”,兩代人的親情也未必就會減弱。你到美國看看就明白,人家的墓地,經(jīng)常設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甚至市中心?;钊?、死人在空間上比我們近得多。一到各種節(jié)日,墓碑前堆滿了鮮花。再看公園湖畔的座椅,許多是孩子為紀念父母捐贈的。我曾記得一個椅子背上獻給父母的題詞:“感謝你們讓我們擁有這個美麗的世界。你們的孩子們?!睕]有親密的家庭關系,這些遍布于生活空間中的標記是從哪里來的呢?我經(jīng)常感到美國家庭的親密甚至超出了中國。不過,人家確實很少用“孝”來描述孩子對父母的關系。人家用的詞匯是“愛”。這種感情,在現(xiàn)實中并非沒有權威關系的背景。畢竟是父母養(yǎng)孩子,對孩子有指導的責任。但是,人家的父母在處理和孩子的關系時,盡量淡化這種權威,哪怕是自己付錢讓孩子上大學,也要盡可能尊重孩子的意志和選擇。比如我的女兒的教父教母,自己的獨生女兒哈佛本科畢業(yè),又在牛津讀完中世紀研究的碩士,目前正面臨著重大人生選擇。我問他們:“你們希望她干什么職業(yè)?”他們從來都說:“干她喜歡的事情?!钡芙^說出自己的具體期望,不僅當著孩子不說,背后和朋友也不說,生怕影響孩子的自主選擇。父母對孩子的關系,由此成為超越權力等世俗紐帶的無條件的愛。這樣長大的孩子,對你的回報也許不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但也是一種同樣觸及你心靈的愛。

“孝”表達了一種優(yōu)美的人際關系,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價值。但是,我們早已進入了一個以核心家庭為主的現(xiàn)代社會。如何處理橫向的人際關系,如何保持這種橫向關系之中的信賴和責任,則是我們面臨的更重要的挑戰(zh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