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國的軟肋》 第二部分(7)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 作者:(日)陳舜臣


“他只是意氣強人一倍……他說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已足夠,絕不肯讀書。叫他習劍,他卻說劍只能擊倒一個人,劍術再好也沒有用處。他說他要學的是以一抵萬之術,你說這個孩子不是很狂妄嗎?”

項伯好像認為名叫籍的這名少年是族人中的異類,以他作為話題時,表情都很黯然。

“地下首領”項梁——吳(蘇州)人如此稱呼項梁。

始皇帝頻頻大興土木,動輒動員地方居民,即所謂的“徭役”。中央官員只在工事完成時前來視察,工事上的一切,都由地方自行負責。

與工事有關的人員、資材分配以及監(jiān)工等事宜,一概由地方有力人士協(xié)議決定,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項梁常自告奮勇,處理這類事宜。

他是做事有計劃、善于用人、懂得適材適所要領的人,遇到發(fā)生糾紛時,他會詳細聆聽雙方言詞,然后決定最有效的解決方法。這位“地下首領”很快成了吳地不可或缺的人物。

出門工作時,項梁盡可能地要侄兒籍跟在他身邊。

“這和戰(zhàn)爭相同。我為大家分配工作、規(guī)定工作內容,等于訂立作戰(zhàn)計劃,你好好學習吧!”項梁常對侄兒這樣說。

吳地名望人士家里遇有喪事時,項梁一定會被聘為葬禮總干事。

張良于遍游諸國途中,到吳地訪問項梁。

不巧,項梁此時正好到遠地擔任葬儀總干事,要過幾天才會回家。

留守家里的是籍。這時的籍已不再年少,而是二十歲青年。

“聽說,我叔叔項伯承蒙你許多照顧。”原來籍聽說過有關張良之事。

“喔,你就是項羽老弟。你叔叔常提起你哩!”張良說。

項籍字羽。對幼輩大可以名直呼,客氣一些則以字稱之。由于歷史上“羽”較“籍”有名,本書后頭均以“項羽”稱呼。不知道為什么,后來與他爭霸天下的漢高祖,其“劉邦”之名遠較“劉季”之字為世人所知。

“哈!他一定盡說我的壞話吧!”年輕項羽笑道。

“不,他說你是個很有前途的年輕人哩!”

“這只是好聽的話而已。哈!哈!哈!”項羽很愛笑,是個看似快活的人。

張良凝視了這名年輕人的面相。確實是個英雄,不過,為人異常冷漠。這個人很愛笑,而笑聲里卻絲毫沒有溫馨之意。這是出身名門后裔的緣故嗎?由面相來看,這個人縱然能威壓別人,也不能使別人心服……

張良由于要趕路,所以沒等項梁回來就告辭離去。

他由吳北上,前往瑯邪,目的在于會晤徐福。

徐福又向始皇帝敲了一大筆錢。旅行中,他曾經(jīng)聽到這樣的話。既然如此,就非和他分贓不可。

來到瑯邪時,張良大大錯愕。原來濱海處已有數(shù)艘巨船正在建造中。

“徐福兄,你這會兒真的要到東海去啰?”張良問道。

“哈……”徐福奸詐一笑,縮著脖子道,“我只是出海一下……是不是真有蓬萊、方丈、瀛洲這些仙島,那真是天曉得哩!”

“連你都說這樣的話……這不是鬧著玩兒的啊!有三個仙島存在,不是你說的嗎?”

“沒錯,是我信口雌黃說出的。沒想到人們現(xiàn)在都相信東海上真有三個仙島,搞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哩!”

“那……建造那些船做什么用呢?”

“我準備挑個風平浪靜的季節(jié),坐船到海上去逍遙一兩天,然后折返回來。我預備以‘接近東海仙島時,受到大群鯊魚襲擊’為借口,裝出被迫返航模樣……”

“哈!哈!你是被始皇帝催得太緊,所以非如此不可啰?”

“我已經(jīng)習慣被催促。不過,始皇帝這次好像要親自來督促的樣子,他或許等得不耐煩了……我看,他大概明年就會來吧?”

“你建造這些巨船,是為了證明你正在積極籌備吧?”

“沒錯。所以我這次無法向他敲到一大筆錢?!?/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