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dado和Nuevo Vedado是哈瓦那比較大的兩個城區(qū),游客少了許多,街上的人也少。沒有老城人口密集,也沒有了門外窗里賣呆兒的人們。偶爾會有一兩個老人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在一片綠樹掩映的清涼之間,默默地看著我們。完完全全與老城不一樣,不一樣的氣氛,不一樣的建筑,不一樣的生活感受。
在一大片宣傳欄里面,看到了許多關于中國的照片。是跟中國一模一樣的玻璃框宣傳欄,關于中國的照片都是喜氣洋洋的,跟在西方看到的關于中國的攝影展完完全全不同,感覺上是因為同是社會主義國家,比較容易溝通似的。結果轉過那面墻,就看見了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原來這里是中國大使館。使館門外也沒有士兵站崗,大門關著,高高的圍墻里面,可以看到的就是一個小樓的屋頂,掩映在高高的綠樹之間,和屋頂上高高飄揚著的五星紅旗。
使館的對面有一家中學,巨大無比的操場上,無數(shù)學生跑著跳著做著游戲。哈瓦那中小學的各種設施相當不錯,無論是學校校舍還是運動場地都有很奢侈的空間。
穿過城區(qū),有幾處地方是由士兵把守的,有點兒像北京的軍隊大院兒。不過氣氛比北京大院要嚴肅得多,因為遠遠地就用鐵絲網(wǎng)圍著,里面也沒什么特別的地方,看不到軍人訓練,也似乎不是科研基地,更沒有活躍的部隊大院的孩子們。士兵總是十分警覺地看著過路的人,事實上,除了我們滿懷好奇地向那邊張望以外,沒有人注意那邊的一切,甚至走路都在馬路的另一邊。
就在士兵看守的圍墻外面,有一幢小小的兩層樓房,看上去是辦公用的。樓前有一個小小的花園,小樓的大門敞開著,一張大大的辦公桌后面,坐著一個打電話的先生,十分威武的樣子。他身后的墻上,是一張切·格瓦拉的肖像。我遲疑地舉起相機,面對大門,一只腳在花園門檻的里面,另一只腳在門檻外面,隨時準備逃跑的樣子。打電話的先生,一邊繼續(xù)講電話,一邊向我招手,叫我進去拍照。于是我走進花園,走上臺階,走到門邊,拍照。 然后出來,大大地出了口氣……
Vedado才算是哈瓦那真正的中心。尤其是到了Rampa大街,轉過來轉過去,都是國際大酒店、美金餐館和商店。Rampa大街一直通向大海,沿街而下,想到的就是巴塞羅那的蘭布朗街或者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再或者是曼哈頓的第五大道,氣氛完全不同,地理位置與象征意義卻一樣--城市的靈魂和心臟。本地人更喜歡在這條街上閑逛,而游客大多時候都跑到老城小街里面看熱鬧去了。沿著海岸與Rampa大街相會的就是哈瓦那著名的海濱大道Malecon。
被老城和Vedado像三明治一樣夾在中間的城區(qū)是Centro Habana,房子和生活都開始密集起來,還沒有老城熱鬧,不過已經(jīng)燃起了激情,一種時間上的老舊,一種情緒上的遙遠,漸漸地培養(yǎng)起來,似乎是一個緩沖和準備,為了迎接老城的歡歌.
倒塌、傾斜、衰落、保留、修復……走在哈瓦那的街上,隨時隨地可以冒出這樣一些詞語。哈瓦那的性格,好像就是面臨時間的挑戰(zhàn)、面臨不同時代的屈辱,所形成的一種博大、一種頑強,散發(fā)著一種光輝,成為紅色古巴如詩如畫的首都。與所有拉丁美洲國家的首都相反,這里幾乎沒有蓬勃發(fā)展什么衛(wèi)星城,完全保留了一個復雜多變的古老城市的原型。也許這一切都是不得已,是一種不由自主的保留。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經(jīng)濟迅速覆蓋世界的時代,哈瓦那顯得特別與眾不同,獨具魅力。走在哈瓦那的大街上,你會確定這里是古巴,是哈瓦那,而不是圣保羅、東京或上海。它變化無常、高低錯落的建筑遺產(chǎn)概括了五百年來古巴的發(fā)展史。
老城漸漸近了,人慢慢地多了。一陣毛毛細雨輕飄飄的,特別涼爽。突然,雨就大了。喜歡淋雨,尤其是在夏天,所以依舊不緊不慢。古巴人也一樣,沒有人奔跑。在街邊圍著桌子打牌的人,依然在出牌。這種多米諾骨牌,看上去形式上有點兒像中國的麻將,只是游戲規(guī)則比麻將要簡單許多,也沒有那么多花樣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