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路上的妖魔團(tuán)體,大大小小也有三十余處。這些妖魔都有其固定的勢力范圍,比如,白骨夫人在白虎嶺的勢力范圍就很小,據(jù)說只有方圓四十里而已。而有的妖魔團(tuán)伙勢力范圍就相當(dāng)大,比如,牛魔王一家就占有六百里鉆頭號山、西梁女國解陽山、八百里火焰山、翠云山以及積雷山五處名山不知方圓幾千里也!
正是由于勢力與利益分配的問題,妖魔集團(tuán)與集團(tuán)之間,除了少數(shù)心胸豁達(dá)豪爽者( 如牛魔王與碧波潭老龍一家 )之外,其實很少會有比較親密的聯(lián)系,倘若是極為機密的消息,則更加不可能相互傳遞:比如,妖魔甲得知吃了“唐僧肉”可以獲得長生的奧秘,它斷然不會幾千里幾百里跑去將這個消息告訴交情平平的妖魔乙。當(dāng)然,在取經(jīng)團(tuán)每剿滅一個集團(tuán)后,偶爾會有一兩個熟知內(nèi)情的漏網(wǎng)之妖投奔其他妖魔集團(tuán)( 比如,獅駝集團(tuán)覆滅后,其中一個小頭目鐵背蒼狼怪就逃竄了近兩年時間,投靠了隱霧山折岳連環(huán)洞的花皮艾葉豹 ),但這畢竟是鳳毛麟角,做不得數(shù)的——由此可見,在交際層面如此之狹窄,信息速度如此之緩慢的妖魔圈中,有關(guān)“唐僧肉”的信息卻一直縱橫了十萬八千里西行之路,這無論怎么看都是一場天方夜譚式的夢幻,難道單憑敖順一人親力親為,竟能有如此作為?
想想都不可能!難道“僧肉案”又被陷入了一個死胡同嗎?
其實,我們都被另外一種定見給迷惑了,或者說,這是一種“障”。從“僧肉案”開始到現(xiàn)在,大家都在追尋那個真正的謠言制造者——而“那個真正的謠言制造者”,就是一種障!是誰說過,謠言制造者從頭至尾只能是一個人?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那本著名的《 東方快車謀殺案 》中,一場謀殺案就有十一名兇手,因為愛,他們集體表演了一場謀殺的歌舞劇?!吧獍浮钡那闆r與之略有相似,我們所要尋找的“謠言制造者”,并非只有西海龍王敖順一人那么簡單。
謠言的制造者,其實有三人,而幫兇,亦是三人。雖然主從人員有六人之多,但他們并非一個合作的整體,而是各懷各的肚腸,目的卻相反相背:
第一個謠言制造者是敖順,它的目的是為了保護(hù)玉龍。
第二個謠言制造者是南極老人,他的目的是擴(kuò)張自己在西域的勢力。
第三個謠言制造者,其實是貫穿了整部《 西游記 》的隱形人物,他就是東天教主。
前兩位我們在前文中已經(jīng)詳細(xì)地剖析過,而第三位東天教主則非常隱秘,他好像一個幽靈一樣活躍于黑暗之中,只能憑我們的分析推測才能揣摩出他的行蹤。
東天教主在策劃“大鬧天宮事件”失敗后,徹底在人間消失了,作為一個失敗者,他必須隱藏行跡,他心中滿是無奈與憤恨——總結(jié)起來,東天教主是有“七大恨”的:
一恨如來不容于西天,以至于似他這等抱負(fù)都無處可行,只得前往東土發(fā)展。
二恨老君謀逆之不利,導(dǎo)致滿盤皆輸,自己隱姓埋名,不得見天日。
三恨猴子行刺之失敗,白白培養(yǎng)不說,最后還投到了如來門下,這一點最是窩心!
四恨以前培養(yǎng)的妖魔( 如牛魔王等 )紛紛落草為寇,關(guān)鍵時刻誰也指望不上。
五恨玉帝氣數(shù)還未盡,仍穩(wěn)坐天庭,以至于自己的東天大計無處施行。
六恨唐太宗誤中圈套,執(zhí)意向佛,派出取經(jīng)團(tuán)隊到西天雷音寺去求經(jīng)。
七恨金蟬子以逸待勞,要借唐三藏的肉身來成就日后的金身。
這七條大恨,條條都針對著“僧肉案”。只要將有關(guān)“吃唐僧肉可得長生”的謠言釋放出去,那么:一可以擾亂如來的計劃;二可以將太上老君卷入風(fēng)波;三可以陷猴子于危機和恐慌之中;四可以叫西方的妖魔與取經(jīng)團(tuán)互相殘殺;五可以使玉帝的綏靖政策失敗;六可以破壞唐太宗的引進(jìn)佛法;七可以直接攻擊唐三藏。可謂是一石七鳥,借刀殺人!
所以,東天教主具有一切嫌疑和動機,并且,在西天路上,他曾經(jīng)親自指使六耳獼猴破壞取經(jīng)事業(yè),并且曾經(jīng)游說彌勒佛祖的愛徒下界破壞取經(jīng)事業(yè),這二者受了東天教主的蠱惑,都想要自己取經(jīng),成佛做祖!
所以,第三個謠言制造者,只能是東天教主。
于是,由敖順首先發(fā)起,東天教主添油加醋并且游走于妖魔之間慢慢傳播,最后到了比丘國,南極老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附會并進(jìn)一步改良了說法,一個有關(guān)“僧肉傳奇”的大謠言就這樣誕生了!
而謠言制造者的幫兇,也是三個人,他們分別是如來佛祖、太上老君以及玉皇大帝。他們?nèi)说哪康囊嗍遣灰粯拥摹?/p>
如來佛祖可以遍觀周天之事,遍識周天之物,面對如此一個戳之即破的大謠言,他當(dāng)然有能力甄別,更有能力來消除謠言,但他卻選擇了沉默。第一,新招安的猴子野性未馴,正需要磨煉一下,當(dāng)下謠言四起,正好也叫眾妖魔挫一挫它的銳氣,滅一滅它的威風(fēng),反正有自己一路視,料定不會有什么出格的大事發(fā)生;第二,取經(jīng)團(tuán)來到大雷音寺絕對不能太平靜,需要困難和險阻,有困難就要解決困難,沒有困難制造困難然后再去解決,謠言的出現(xiàn),正好順應(yīng)了這一過程的需要;第三,謠言制造者有兩個人不好明著處理——敖順是苦主,身上有“涇河龍案”的秘密,而東天教主則是西天政治失敗的典型,需要抹殺,絕對不能見光。
基于這三方面的考慮,如來佛祖對于這則謠言,選擇了默認(rèn)。
太上老君是昔日東天教主的盟友,深知這個曾經(jīng)的合伙人的手段,既然出現(xiàn)了這樣的謠言,那么一定是出自故人的手筆,太上老君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絕對不能揭穿他!因為他這樣做擺明了是要和取經(jīng)團(tuán)、天庭和西天過不去,如果揭穿他,他一定會供出我,所以,這個謠言是死也不能揭穿的!第二,他這樣做明顯是想要殺猴子而后快,而猴子是“大鬧天宮事件”的重要人證,它若是死了,對我有利而無害,所以,這個謠言也是揭穿不得,相反,還要盡力配合一下。
從這兩方面考慮,太上老君表面上選擇了漠視,實際上是在暗中配合。
玉皇大帝其實是個庸才,但也知道在“涇河龍案”中自己的禮儀的確吃了一點兒虧,但由于欠了人情不得不還,也只能忍氣吞聲。龍族本就是天庭公務(wù)員,“吃龍肉可以長生不老”這一傳說,玉皇大帝自然知道,也知道“僧肉傳奇”是個大謠言,但他卻不想揭穿,他想看個熱鬧:第一,打擊取經(jīng)團(tuán),就是削西天政權(quán)的面子,是件大喜事;第二,給猴子找找麻煩,也算是報了當(dāng)年“大鬧天宮”時自己所受的一股鳥氣!非常樂意見到這樣的場面出現(xiàn);第三,在西方路上出現(xiàn)的三十幾家妖魔中,只有六家屬于天庭政權(quán),分別是奎木狼、金銀角、鼉潔、青牛、白鹿、玉兔,其中金銀角是觀世音菩薩借去的,鼉潔可以算是“替父報仇”,其余的妖魔絕大多數(shù)都屬于西天政權(quán)或是關(guān)系戶,取經(jīng)團(tuán)收拾了屬于西天的妖魔,算是自相殘殺,如來面上無光。倘若妖魔干掉了取經(jīng)團(tuán),亦是皆大歡喜的局面!所以無論怎么看,這個謠言都是對玉皇大帝有利而無害的。
所以從三方面考慮,玉皇大帝甚至是選擇了支持這個謠言,他的希望是更加混亂!
由此可見,所謂“僧肉案”,其實是一次對抗性的群體表演,三個主謀加上三個幫兇一起營造出來的復(fù)雜事件——有時候,個人行動往往比集體行動來得簡單,因為集體行動要求絕對的配合,容不得半點兒疏忽,不過在“僧肉案”中所展現(xiàn)的毫無配合可言,卻又嚴(yán)絲合縫的群體表演可謂是絕妙絕佳的:六個人物各懷各的肚腸,各打各的算盤,目標(biāo)方向動機行為各不相同,但居然可以制造出這樣大的一個大謎案,的確是叫我們過了一回十足的偵探癮!
有關(guān)“僧肉案”的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妖魔們?yōu)槭裁纯偸浅圆涣颂迫??這個和尚被抓了無數(shù)次,但總沒有一個妖魔能夠得逞,這是為什么呢?
難道是因為唐三藏是個得道的高僧?我看不是這樣。在《 西游記 》第十三回雙叉嶺上遇魔時,太白金星救了三藏之后,曾說:“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 妖魔 )吃不得你!”這絕對是一句屁話,就算是一身的藿香正氣,該吃也照樣被吃!所以太白金星的話并不可信。
難道是因為三藏披了佛賜的袈裟,手持了佛賜的錫杖,所以百魔不侵?當(dāng)然更不可能,雖然在第十二回菩薩曾夸口“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但事實上妖魔根本不買袈裟的賬,熊羆連袈裟都偷去了,可見“袈裟護(hù)體”只是笑話。
難道是三藏一直在背誦烏巢禪師所授的《 多心經(jīng) 》?據(jù)說“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jīng),自無傷害”,但很可惜,還沒走過五千字,就有“( 妖精 )化一陣狂風(fēng),徑回路口,路口上那師父正念《 多心經(jīng) 》,被他一把拿住,駕長風(fēng)攝將去了”的滑稽記載,可見《 多心經(jīng) 》也是不頂用的。
其實唐三藏屢次活命,完全是那群倒霉的“西天便衣”的功勞,他們就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hù)教伽藍(lán)等等隱身保護(hù)神。
在書中的很多處地方都點明了他們在保護(hù)三藏,如第二十九回說得明白:“若論賭手段,莫說兩個和尚,就是二十個,也敵不過那妖精。只為唐僧命不該死,暗中有那護(hù)法神祇保著他,空中又有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hù)教伽藍(lán),助著八戒、沙僧?!痹诘谌刂?,唐三藏被奎木狼化成了老虎,直接受到了兵刃的攻擊,亦是死不了:“( 面對唐三藏變的老虎 )有幾個大膽的武將,領(lǐng)著將軍校尉一擁上前,使各項兵器亂砍。這一番,不是唐僧該有命不死,就是二十個僧人,也打為肉醬。此時幸有丁甲、揭諦、功曹、護(hù)教諸神,暗在半空中護(hù)佑。所以那些人,兵器皆不能打傷?!?/p>
妖精的兵刃以及凡人的兵刃都被這伙保護(hù)神給化解了,接下來在第三十九回中,唐三藏的肉身要面對的,卻是猴子那根沉重的鐵棒,結(jié)果依然無事:
( 假國王 )聽得行者言語,急撒手跳上金鑾寶殿。這行者舉起棒望唐僧就打。可憐!若不是喚那幾位神來,這一下,就是二千個唐僧,也打為肉醬!多虧眾神架住鐵棒道:“大圣,那怪會騰云,先上殿去了?!毙姓呲s上殿,他又跳將下來扯住唐僧,在人叢里又混了一混,依然難認(rèn)。
由此可?,這伙“西天便衣”雖然攻擊力尚有不足,但聯(lián)手化解內(nèi)力的功夫卻是佛門一絕,連猴子的鐵棒都能架住,可見真是“絕對防御”了??傊@伙“西天便衣”屬于當(dāng)打手不行,但當(dāng)保鏢極為稱職的一群防御高手。只要能夠保護(hù)唐三藏,他們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甚至連“吉利話”都拿過來當(dāng)做護(hù)身符:
功曹道:“你師父寬了禪性……所以泰極生否,樂極成悲……吾等知大圣不識山林,特來傳報?!睂O悟空道:“你既傳報怎么隱姓埋名,趕著三個羊兒,吆吆喝喝做什么?”功曹道:“設(shè)此三羊,以應(yīng)開泰之言,喚作‘三陽開泰’破解你師之否塞也?!保?第九十一回 )
當(dāng)然,他們也不是只會被動防御的傻瓜,面對各種妖怪,他們?yōu)榱送瓿杀Wo(hù)任務(wù),總會想出神奇的招數(shù)來拯救唐三藏,其中最絕妙的一招,我看是“思想電波干擾術(shù)”——這是一種通過改變妖魔腦部思維頻率而作出錯誤判斷的近似于催眠的幻術(shù),通俗一點兒說,就是把一個正常妖魔變成豬頭三,而施術(shù)者所要妖魔們接受的信息無非是四句話:
◎ 唐三藏不干凈,先餓一餓,再泡一泡,最后洗一洗再吃也不遲。
◎ 唐三藏不能一口囫圇吞下,需要精細(xì)料理才能吃。
◎ 唐三藏是主菜,還需要將他三個徒弟抓來當(dāng)配菜才能吃。
◎ 唐三藏是稀罕物件,需要將親朋好友邀來一起吃。
下面是幾個最為典型的例子,我感覺傻得有點兒離譜了!
最常見的干擾是對妖魔頭目的干擾,如黃風(fēng)嶺黃風(fēng)怪就中了招,說了胡話:
( 先鋒道 ):“把這和尚拿來,奉獻(xiàn)大王,聊表一餐之敬?!倍粗鞯溃骸扒夷运??!毕蠕h道:“大王,見食不食,呼為劣蹶。”洞主道:“你不曉得,吃了他不打緊,只恐怕他那兩個徒弟上門吵鬧,未為穩(wěn)便,且把他綁在后園定風(fēng)樁上,待三五日,他兩個不來攪擾,那時節(jié),一則圖他身子干凈,二來不動口舌,卻不任我們心意?或煮或蒸,或煎或炒,慢慢的自在受用不遲?!?/p>
如果干擾頭目有困難,那么干擾妖魔的親信也有奇效,如連環(huán)洞的狼先鋒就是如此發(fā)的暈:
( 老怪道 ):“搬柴燒火,把他蒸一蒸。我和你都吃他一塊肉,以圖延壽長生也?!毕蠕h道:“大王,且不可吃?!薄瞎值溃骸跋蠕h,憑你有何高見?”先鋒道:“依著我,把唐僧送在后園,綁在樹上,兩三日不要與他飯吃,一則圖他里面干凈;二則等他三人不來門前尋找,打聽得他們回去了,我們卻把他拿出來,自自在在的受用,卻不是好?”老怪笑道:“正是,正是!先鋒說得有理!”
最搞笑的干擾,是對青龍山玄英洞的三只犀牛的施術(shù):
唐僧戰(zhàn)兢兢地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饒命,饒命!”三個妖精異口同聲道:“你是那方來的和尚?怎么見佛像不躲,卻沖撞我的云路?”唐僧磕頭道:“貧僧是東土大唐駕下差來的……人都呼我為唐三藏。我有三個徒弟,大的個姓孫,名悟空行者,乃齊天大圣歸正?!薄齻€妖王聽說,個個心驚道:“早是不曾吃他。小的們,且把唐僧將鐵鏈鎖在后面,待拿他三個徒弟來湊吃?!保?第九十一回 )
明明三個家伙已經(jīng)心里害怕了,本來應(yīng)該說“早是不曾吃他,小的們,趕緊把他給放了”!但在“思想電波干擾術(shù)”的干擾下,硬生生把話改成了“待拿他三個徒弟來湊吃”這句前后矛盾的大笑話!可見“西天便衣”執(zhí)行“既要有磨難,又不能傷唐僧”的指令時有多么嚴(yán)格!
這樣的笑話實在是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唐三藏之所以茍延殘喘地活到今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hù)教伽藍(lán)等保護(hù)神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可惜他們永遠(yuǎn)只是無名英雄……
以上所有的這些,就是“僧肉案”的全部真相。
謎底已經(jīng)揭曉,但這個案件的真正意義,不在于案情本身,而在于一個小小的啟示: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一片無垠的風(fēng)景,我們可以用思維來翱翔,想怎么飛就怎么飛,因為思維是無疆無域的,但,如果你無法忍受上升的高度,你也就錯過了俯視眾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