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京轟轟烈烈主辦奧運會時,英國人就有人酸溜溜地說“北京把奧運會標桿抬得太高”,隨著經(jīng)濟危機陰云的蔓延,英國負責奧運事務的國務大臣特薩?喬韋爾似乎開始對倫敦申辦奧運吃起了“后悔藥”。
這位奧運大臣2008年11月11日坦言“要知道經(jīng)濟危機將至,英國政府當初是不會申辦奧運會的”。
這位在英國休閑業(yè)的一個聚會上發(fā)表類似“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感言的英國奧運大臣在周二晚上舉辦的一個集會上自問自答地說:“如果當初知道現(xiàn)在要發(fā)生經(jīng)濟危機,英國政府還會申辦2012年奧運會嗎?肯定不會?!?/p>
喬韋爾如此感嘆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且不說經(jīng)濟危機中眼看英國就要成為歐洲第一個進入衰退的國家的事實,英國的倫敦奧運會其實早在危機之前,甚至在北?奧運會舉辦的同時就開始為四年后的倫敦奧運會如何搞犯愁。
當2005年倫敦獲得2012年奧運會主辦權之時,倫敦2012年奧運會預算定為24億英鎊(當時1英鎊約為15美元),但到去年底,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上升到935億英鎊。
這些錢中,英國中央出60億英鎊,20億英鎊來自彩票基金,余者要靠倫敦地方政府稅收支付。
面對吃緊的預算形勢,倫敦新任市長約翰遜已經(jīng)計劃要縮減奧運村規(guī)模。
有消息說,英國人善于精打細算別人口袋里的錢。據(jù)說,英國人曾籌劃著要中國或別的國家來參與倫敦奧運“合作”。甚至在剛剛贏得奧運會主辦?時,英國就有人半開玩笑地說要把2012年奧運會的閉幕式“轉讓”給巴黎。
但喬韋爾在感嘆倫敦奧運會“生不逢時”的同時,也說,政府應該把奧運會的消費看成刺激經(jīng)濟的手段之一,并說英國公司已經(jīng)從建設奧運場館中得到了實惠。
辦奧運與做人一樣,不能光盯著風光、利益,不想做任何犧牲,付任何代價。中國人辦奧運確實風光、長志氣,但中國人在資金、人力上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英國人辦奧運要花錢似乎開始就受到了不小的阻力,更“不幸”的是倫敦2012年奧運會又趕上了經(jīng)濟衰退。
英國人本來就想搞的“節(jié)儉奧運”看來不?僅是理念,而是必須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