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同車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于去遲了,以至于找不到停車位。他的朋友建議把車停到飯店的貴賓車位上,但是,身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不同意。他說:“這可是要花12美元呢,不是個好價錢?!?/p>
“我來付”,他的朋友說。
“那可不是個好主意,這樣太浪費了”,比爾·蓋茨堅持不將汽車停放在貴賓車位上。是比爾·蓋茨小氣,吝嗇到已成為守財奴的地步了嗎?當然不是,作為天才商人的比爾·蓋茨深深地懂得花錢應(yīng)該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哪怕是很少的幾元錢也要讓其發(fā)揮最大的效益。正是有了這種節(jié)儉的精神,微軟公司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余,脫穎而出,在勤儉中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利潤。
如果說追求利潤是企業(yè)的根本目標,而利潤指標又是定量的,那么如果降低了成本,就等于提高了利潤。
杜絕浪費從小處做起
1998年5月,已經(jīng)名揚華夏的海爾集團,卻正在為一些內(nèi)部“瑣事”而“小題大做”,以下是《海爾人》報上刊登的批評文章:
一張白紙寫幾個字就扔掉;拿宣傳單頁鋪在浴室的櫥內(nèi);大小會議、開業(yè)志慶,即便是對集團內(nèi)部部門,動輒也以精美的請柬相邀,盡管打個電話也完全可以達到請人的目的。更不論那精美的請柬每個至少2元,而每張請柬拿在手里不超過2分鐘就看完了棄之一邊。還可以推想,得派人買請柬,填寫請柬,再派人派車花上時間送請柬,成本誰算過?
再說發(fā)傳真,問一位駐外營銷人員每天收發(fā)多少張傳真,答曰:不論張,“張”太小兒科了,要論“米”??捎姓l研究過沒有:這幾米的傳真,有幾張是有用的?
還有廣告單頁,印時腦子就沒有預(yù)算,一印就是幾十萬張,一旦過時或不符合市場思路,便都成了廢紙;可面對廢了的印刷品,有幾個上級對此追究過誰有責任呢?責任人應(yīng)該承擔百分之幾的經(jīng)濟賠償呢?至今沒有因印刷品作廢而受到經(jīng)濟處罰的事。
你也許認為這過于大驚小怪了——偌大一個海爾,浪費一張紙怕什么?多打一會兒電話算什么?
讓我們來算算賬吧!假如每一個海爾人一天浪費一張A4紙(按007元/張計),18萬名員工一年就會浪費4599萬元呢!
各級管理者應(yīng)該把狠剎敗家子行為與每個人的利益掛起鉤來,否則又不花他家的錢,他才不心疼!
不盡精微,無以致廣大。杜絕浪費、控制成本,就是在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效益。而那些觸目驚心的成本,其實就體現(xiàn)在我們常常視而不見的細枝末節(jié)之中。
現(xiàn)實中,我們一些員工沒有成本意識,他們對于公司財物的損壞、浪費熟視無睹,讓公司白白遭受損失,自然也使公司的開支增大,成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