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變的只有不斷的變化

像中國人一樣思考 作者:張?;?/span>


人們的心態(tài)可以追溯到170年前的中國近代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鴉片戰(zhàn)爭后殖民化開始的100多年中,中國一直處于衰退狀態(tài)。中國人在此期間遭受到無數(shù)打擊,鴉片的殘害,帝國主義的壓榨,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沒落,短暫的中華民國和與日本長達八年的戰(zhàn)爭僅僅是其中的幾個例子。

新中國的成立給人們帶來了很大希望。然而接下來的20年中國開始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運動。文化大革命的“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給中國帶來了極端深遠的破壞性。教育體系實際上陷于停頓,學生被送往農村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多知識分子包括醫(yī)生、建筑師和律師被送往農村的干校。傳統(tǒng)的價值觀和原則被忽略,人們認為自己悠久的文化一無是處,開始質疑和挑戰(zhàn)他們的父母和老師。無數(shù)的古老建筑、藝術品、古董、書籍和畫作遭到毀壞。中國的經濟活動基本停滯不前,“革命”是全國最主要的目標。1976年中國的工業(yè)生產僅占全球總量的1.5%。    

改革開放初期,中央政府還在擔憂改革可能帶來的變化,間或收緊政策,試圖恢復到舊有的計劃經濟體制。一直到1992年,政府才開始全力支持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此之前的15年,中國的商業(yè)界以及整個社會都經歷了動蕩的年代,不斷變幻的“政治風向”使得很多人吃盡了苦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