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大學著名的文學教授威廉?費爾普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年輕時親身經歷的故事:
有一次,威廉去姨媽家做客。當天晚上來訪的還有一位中年人,在閑聊的時候,威廉說起自己十分著迷的帆船,沒想到那位中年人也是一位同好者,很快就和他興致勃勃地談起帆船來。后來,兩人交換了名片,威廉邀請那位先生去觀看自己和朋友們的模型展,他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威廉非常高興,中年人走的時候,他心里渴望著很快就能夠再見到他。但姨媽卻微笑著對他說:“他是一個律師,以前從來就沒聽說過他對帆船感興趣?!蓖芷婀?,那為什么這位先生會和他這么起勁地聊帆船呢?
姨媽的回答讓他畢生難忘:“因為你對帆船感興趣,他就和你談這件讓你高興的事情,這么做可以讓他更受歡迎?!?/p>
【指點江湖】
中國有句俗話:“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一個人,是因為兩人之間有“共同語言”。因此,我們要想交到朋友,就必須去尋找和對方的“共同語言”。有些人在社交場合,這個人的話題能接上兩句,那個人的話題也能應和一聲,一下就能和別人打成一片。而有些人卻對這個人說的事情沒興趣,對那個人講的笑話沒反應,渾像一個木偶。別人當然也不會注意他,喜歡他。
這是一種“會來事兒”的社交手段??赡苡腥苏f,你說的“會來事兒”不就是奉承討好、“看人下菜碟”嗎?不錯,“看人下菜碟”是一種逢迎,但與其說這是拍別人的馬屁,不如說這是我們在為人處事上必須掌握的一種策略。人和人之間都是有距離的,你需要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可是卻和別人格格不入,不討人喜歡,怎么讓別人來認同和支持你?
“看人下菜碟”,投其所好,能很快找到與他人的共同點和興趣點,一下就拉近與對方的關系。關系近了事就自然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