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二年10月12日晚,坐落在河南南路、江西中路間的四馬路上的美國總會俗稱花旗總會。里燈紅酒綠。來自公共租界的英、美、德、奧、意、俄、西班牙等國以及法租界的警務(wù)處、總巡捕、各捕房要員,借西班牙國慶日慶典活動在這里聚會。
花旗總會的由來很有意思:上海開埠不久,旅滬美僑在虹口一帶建立了美租界。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通過“租地人會議”協(xié)商,合并為英美租界,也就是后來的公共租界。1916年2月19日,美僑慶祝華盛頓誕辰184周年,卻找不到像樣的場所,只得假座禮查飯店舉行酒會。1917年7月4日美國國慶時,美僑暫借今南京東路、河南中路交會處附近的“殖民銀行”當(dāng)年的門牌號為南京路33A。樓上,宣布成立美國總會。據(jù)別發(fā)洋行1920年出版的英文版《上海游客及僑民手冊》記載:美國總會允許其他國籍的僑民加入,入會費為每人50美元,每月需繳納7美元會費。
1918年協(xié)隆破產(chǎn),宣布變賣地產(chǎn),美國總會遂買下了這塊位于五洲大藥房東側(cè)的地塊興建美國總會大樓。大樓由設(shè)在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9號的美商克理建筑畫測公司(Curry RA)聘請著名建筑設(shè)計師匈牙利人鄔達克設(shè)計,由華商鑫記營造廠中標(biāo)承建,于1923年5月破土動工。
總會大樓共五層。底層扶梯后為餐廳,東面是酒吧,西面是彈子房;二樓設(shè)有休息室、撲克室、麻將房、閱覽室、舞廳等;三樓以上為客房,供會員住宿用。這座大樓內(nèi)電梯、水汀、鍋爐一應(yīng)俱全。
美國總會就其規(guī)模、設(shè)施上來說已勝過了廣東路外灘的英國上??倳?。
公共租界、法租界捕房的高級官員們在這里舉行一年一度的工作例會。
說是工作例會,其實就是一次情報交換會。
以往的年會,多數(shù)是在地處黃浦江西岸的外灘英國總會舉行的。
如今,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美利堅合眾國的綜合國力逐年上升,老牌殖民主義者的英吉利大不列顛王國不得不對這位正在崛起的同宗兄弟刮目相看。由此,各種會議及活動,也該到了大家輪流坐莊的時候了。
就以總會的設(shè)施與規(guī)模來說吧,位于福州路23號的美國總會讓英國人自嘆弗如。先進的設(shè)施,舒適的休閑場所也令法租界的總巡、警官們樂意常來常往。由此,舉辦年會,這里就成了無人爭議的首選之地。
這個世界其實很現(xiàn)實:誰的實力強,誰就有話語權(quán),就能對所有的事務(wù)說“Yes”或“No”!
這條道理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不論到了什么年代都這樣!
可是,還有一句老話,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美國人漸大漸強,并不意味著法蘭西共和國也能漸大漸強;相比之下,英國佬在法蘭西人面前還能充大,照樣可以擺出一種自傲的“Pose”!
羅蘭德·薩爾禮(Roland Sarly)微笑著握著一杯來自波爾圖多美度區(qū)的紅葡萄酒,可惜笑容并不生動。
笑容可掬的公共租界巡捕房總巡羅斯主動走到了薩爾禮面前,一起舉杯、碰杯,以示問候。這種主動問候、示好的行動來自于一種對驕人業(yè)績的成就感,其中,還蘊含著一種嘲弄。
法租界的安全比起公共租界來說更為糟糕,可以說是每況愈下。
前些年,公共租界的治安狀況一直是工部局為之頭疼的事。盡管“越界筑路”后租界的地域得以擴展,地盤大了,但閘北、滬西那一大片的土地上的貧民窟里卻是犯罪的多發(fā)地區(qū),被俗稱為“歹土”。然而,經(jīng)過精心治理,公共租界的治安情況已大有起色,這是羅斯自豪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