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秦檜南逃后,這些人一直沒有他的音信,這回來了兩個宋使,在洽談工作的同時,順便問一下秦檜的情況,也完全在情理之中,畢竟在宋廷,只有這么個熟人!
撻懶也如此,別看秦檜從他手底下跑了,但他也未在意,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隨他去吧!
這年頭,像秦檜這樣執(zhí)著的忠臣不多了!
在議和的問題上,盡管高宗卑躬屈膝,一再強調(diào)只想保存現(xiàn)有的領(lǐng)土,但金人并不買賬!金太宗對宋態(tài)度強硬,再有粘罕、兀術(shù)等人反對議和,撻懶也不敢擅作主張!
撻懶指責宋沒誠意,一邊議和,一邊打仗,這樣的下去,和談沒法談!
議和不成,那就撤吧,抓緊向高宗匯報!魏良臣、王繪就計劃著往回返!
臨了,撻懶送他們一句話:“我們這邊的一些想法,秦檜都了解,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們問他就可以了!”
啊?原來秦檜在金有這么好的人緣,這么大的影響力,從上到下無不夸贊他。
太不可思議了!
魏良臣、王繪回來這次金廷一行詳細情況向高宗進行了匯報,特別強調(diào)了金人對秦檜的關(guān)注。
哎呀!沒想到啊,秦檜在金有這樣好的人脈關(guān)系,悔不改當初把他給罷了。
高宗這個后悔呦!
補救還來得及,但需要找個理由,什么樣的理由好呢?高宗冥思苦想。
別著急,理由馬上就來了。
紹興五年(1135年)正月,尚未完成滅宋的金太宗,帶著一腔的遺憾撒手歸西了。金太祖的嫡孫合刺即位,就是金熙宗。
金熙宗年少,尚不能完全控制朝政,朝政被撻懶把持。
議和有希望了!
高宗得到這個消息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緊啟用秦檜,讓他在宋金議和中發(fā)揮作用。
秦檜這個議和機器開始派上了用場,高宗要通過操作他,來完成對金議和。
紹興五年(1135年)二月,金熙宗剛即位,撻懶剛得勢。高宗就開始著手給秦檜復(fù)官了,任了個資政殿學(xué)士,仍為提舉江州太平觀。
撤官容易升官難啊,不可能一步就位,按照官場的游戲規(guī)則,得一步一步來。
到了六月,秦檜又升了,任觀文殿學(xué)士、知溫州。
在金廷,由于撻懶的主政,金軍對宋的攻勢趨于緩和,兩軍直接交鋒的次數(shù)減少,金軍由前沿轉(zhuǎn)向幕后,主要支持偽齊軍隊與宋作戰(zhàn)。
宋軍也開始轉(zhuǎn)守為攻,積極進攻偽齊收復(fù)失地。
在宋內(nèi)部,隨著對外局勢好轉(zhuǎn),內(nèi)部叛亂也逐漸平息。
穩(wěn)定,穩(wěn)定壓倒一切!
自高宗登基以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宰相,一邊內(nèi)憂外患,一邊馬不停蹄的更換宰相。
秦檜罷相后,呂頤浩留任,高宗又在呂頤浩的舉薦下,任命朱勝非為宰相。
到了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因處理水旱災(zāi)害不利,呂頤浩被罷官。
在溫州的秦檜,聽到這個消息,心里挺美。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朱勝非被罷相,任用趙鼎為宰相。
紹興五年(1135年)二月,高宗又啟用張浚為宰相。
頻繁的更換宰相,高宗的意圖是什么?可以肯定的說,高宗任用這些宰相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使命,什么樣的時候用什么樣的宰相,在戰(zhàn)爭的時候,用主戰(zhàn)的宰相,到了議和的時候,就用議和的宰相。
高明啊,高宗!
正當南宋局勢日趨穩(wěn)定,國力逐漸恢復(fù),軍事力量不斷強大之時。
遠在東北五國城的徽宗,已是奄奄一息。
他有過夢想,夢想和金議和,重回大宋做他的太上皇。
他有過渴求,渴求高宗出兵救他,重回大宋做他的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