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時包玉剛的心中仍然是讀書至上,他的目標是上高中,然后上本省最好的武漢大學。父親雖然為他能有這樣的遠大志向感到欣慰,但是考慮到當時動蕩的時局,還是希望他早日進入生意場。
包玉剛心里很猶豫,一方面,他丟不下自己的學業(yè)。另一方面也不能三番兩次地“違背”父親的意愿。權衡之后,包玉剛做出了一個決定:白天在燕梳行當學徒,晚上到夜校繼續(xù)讀書。
這樣的生活自然十分辛苦,但是在包玉剛看來卻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一方面,學徒的生活讓自己學到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實踐技能,而夜校的學習也讓自己了解到許多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包玉剛感到十分受用,絲毫不覺得辛苦和勞累,反而干勁十足!
日子一天天過去,包玉剛逐漸熟悉燕梳行里的各項業(yè)務,并憑借自己的聰明才干和辦事能力,在燕梳行站穩(wěn)了腳跟。不久,他進入了英商安利洋行保險部工作。此時,他的大學夢也越來越強烈。
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去敲大學的校門,父母便在沒有預先知會他的情況下,為他物色了一門親事,并擇定了吉日良辰,命包玉剛回家完婚。
雖然在一些大城市,受“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許多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已經被廢除,年青人追求的是個性解放和自由戀愛。但是,在中廣大農村地區(q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著。
包玉剛身在漢口,接受了不少新思想的熏陶,自然也向往積極自由的新生活。雖然他對父母的做法并不認同,但是家庭觀念極強的他還是順從了父母的安排,立即收拾行裝動身返鄉(xiāng),準備完婚。這一年,包玉剛 19歲。
洞房之夜,當包玉剛揭開新娘的紅頭蓋,驚喜地發(fā)現(xiàn)新娘子長得端莊秀美、溫婉可人。而新娘黃秀英也發(fā)現(xiàn)新郎儀表堂堂、英氣十足,自然滿心歡喜。如果說世間真的有一見鐘情,那么,包玉剛與黃秀英就是在洞房相見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愛上了對方,而且在以后的幾十年中相濡以沫,甘苦與共,專一而執(zhí)著地守護著從一剎那建立起的感情。
就在包玉剛夫婦還沉浸在新婚燕爾的喜悅與甜蜜中時,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長江沿線各大城市在短時間內悉數(shù)落入敵手。
漢口淪陷了,戰(zhàn)亂中,包玉剛輾轉到了上海,在中央信托局的保險部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上海,包玉剛的生命歷程發(fā)生了新的轉變。
輾轉顛沛,金融界里的青年才俊
上海淪陷后,大學紛紛南遷至敵后區(qū),包玉剛上大學的美夢徹底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找到了新的興趣作為補償,這興趣也把他推上了新的事業(yè)高峰。
在中央信托局的日子里,包玉剛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熱情,憑著自己的努力和經驗,很快熟悉并掌握了信托、易貨、儲蓄、保險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并因出色的工作業(yè)績,成為了業(yè)務骨干之一。此后,包玉剛先是被派到昆明,任職于銀行保險部,后來又到了湖南衡陽,任中央信托局衡陽辦事處保險部主任,包玉剛以他特有的精明能干,受到上司賞識,不久便被調往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任副經理。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包玉剛調度有方,應對自如,充分顯示了經營方面的才能。之后,他被調升為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的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