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ian I (482—565年),拜占庭皇帝(527—565年在位)
法的準則就是:誠實地生活,不傷害他人,各得其所——《查士丁尼法典》
每個人為保護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視為合法的——《查士丁尼法典》
我們都是法律的奴隸。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是自由的?!魅_
查士丁尼,像許多平民出身的羅馬皇帝一樣,一生充滿了傳奇。他大大擴展了羅馬國土,但他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全盛之愿仍不能說成功,真正讓他名垂千古的,是那部《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出生于南斯拉夫一個農(nóng)民家庭,后來隨著他的叔父查士丁走上羅馬的仕途,在戰(zhàn)場上經(jīng)受血與火的考驗。后來,查士丁靠卓越的戰(zhàn)功被擁立為羅馬皇帝,由于沒有后嗣,就將查士丁尼培養(yǎng)為繼承人。527年查士丁尼正式登上了最高寶座。
當時的羅馬帝國,已不是屋大維、圖拉真、君士坦丁等人統(tǒng)治下的那個將地中海當成內(nèi)湖的牛氣沖天的大帝國。395年東西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所滅,而查士丁尼治下的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也面臨多方面的危機。查士丁尼終其一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渴望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全盛局面,并將正統(tǒng)的基督教義傳播到這個帝國的每一寸土地。在他執(zhí)政早期,他為此勤政到不知疲倦,被形容為一個喜歡與黑夜為伴的惡魔。
但他在實現(xiàn)夙愿之前還得經(jīng)受若干考驗,首先是與波斯的戰(zhàn)爭,打得相當漂亮,還使他發(fā)現(xiàn)了以貝利撒留為首的將才,532年以有利于拜占庭的和約而告終。
查士丁尼雖成長于軍旅中,但其性格中優(yōu)柔寡斷的一面仍時而顯露出來,他一生中最危難的關(guān)頭是532年的“尼卡起義”。賽車會一向是君士坦丁堡的一大盛事,查士丁尼也出席了大會,但這一天群眾對賽車的狂熱突然演變成對專制、貪污和苛稅的強烈不滿,形成洶涌的浪潮起來武斗并圍攻皇宮。在皇后狄奧多拉的鼓動下,躲在皇宮中的查士丁尼重新鼓起了勇氣,依靠貝利撒留的雇傭軍血腥鎮(zhèn)壓了起義,屠殺了3萬多人。
從533年開始,查士丁尼終于開始實踐他恢復舊日羅馬帝國的夢想了,并在這條路上走了22年之久。貝利撒留率萬軍隊從海路進攻北非的汪達爾王國,勢如破竹,當年就攻下了其首都迦太基城,534年完全滅了這個曇花一現(xiàn)的國家。535年,貝利撒留的兵鋒指向了昔日羅馬的心臟——意大利,在西西里島登陸,由南到北進攻占據(jù)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并在536年底攻克羅馬,540年攻克東哥特首都拉文那。但哥特人剽悍頑強的特性并未雖著時代的變遷而湮沒,他們在新國王托提拉的領(lǐng)導下發(fā)起了反攻,并一度圍困羅馬城達一年多。經(jīng)過長期艱苦的拉鋸戰(zhàn),拜占庭帝國終于在552年塔地那大戰(zhàn)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并由大將納爾西斯在554年最后滅掉了東哥特王國。同年,還利用西哥特王國的內(nèi)訌,出兵占領(lǐng)了今西班牙的沿海地區(qū)。在這些征服戰(zhàn)爭中,查士丁尼充分暴露了他作為一個“善變的朋友,不變的敵人”的狡詐一面,拜占庭帝國外交上靈活多變的特征,也許正是發(fā)源于查士丁尼。
但查士丁尼終究沒有完成羅馬帝國的舊業(yè),不但是因為高盧、不列顛、西班牙的大部等地并未進入他的版圖中,而且因為他竭力要在舊地恢復羅馬的舊制,如大奴隸主所有制等,但遭到強烈反抗,引起局勢混亂,最后不得不以妥協(xié)而告終,社會制度的發(fā)展演進終究是不可逆轉(zhuǎn)的。
貝利撒留為查士丁尼打下了大好河山,最后卻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查士丁尼的疑忌迫害,最后被弄瞎眼睛并淪落為乞丐,歷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劇以此為最烈矣。一個窮兵竇武的君王除了要有若干良將之外,還需要若干善于斂財?shù)母沙?,以應付龐大的支出,而約翰·卡帕多西亞顯然充當了這一“光榮”的角色,他以善于搜刮民財而著名。
還有另一個人物也為查士丁尼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那就是他的皇后——狄奧多拉。狄奧多拉曾做過妓女和演員,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邂逅了查士丁尼,最終成為他的另一半。她以她豐富閱歷帶來的機智和果決彌補了查士丁尼時而出現(xiàn)的優(yōu)柔寡斷,并參與到查士丁尼的法律編制工作中。查士丁尼的功業(yè)中有多少來自于她的成分,已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