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蟻族”是個偽命題,生存才是真命題(3)

無法獨活:致喂大的年輕人 作者:王千馬


獨立的前提絕不是面子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場許巍的新年演唱會。演唱會上,他照往常那樣把自己的青春傷痕緩緩釋放,一如既往地煽得觀眾一個個心如麻花。我認為許巍就曾是現(xiàn)在說的“蟻族”之一。不同的是,他沒有上過大學,滿腹音樂才華,一點兒不比音樂專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遜色。

為了一個尚未實現(xiàn)的夢想,許巍出道之初和千千萬萬來北京尋夢的人一起,住在地下室里,喝自來水,吃涼饅頭,這樣的日子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十年!直到自己的音樂逐漸被世人承認,他才漸漸走出“蟻族”狀態(tài)。不同的是,許巍這樣的螞蟻具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是這個被涂抹了不知道多少顏色和物質(zhì)的詞:理想。

從這個角度講,即使許巍是蟻族,也不是《蟻族》里的“蟻族”--他不為面子活著。

目前滯留在市郊的這些畢業(yè)生,有什么實際的理想和目標?更多的不過是為了留在大城市,維持日薄西山的“天之驕子”美名。不回鄉(xiāng)不回鎮(zhèn)就是要當城里人--我只能不客氣地說,死要面子活受罪。我眼見很多跟我同時從北方來杭州創(chuàng)業(yè)的人并沒有走出低收入狀態(tài),但卻都習慣了咬緊牙關武裝到鞋跟--瑞士表、名牌衣、開車上班去某某國際,在外面光鮮亮麗,回到家卻也許只有吃方便面的分了。就說私家車吧,我的一個同事參加工作才四五年,因為家住得遠,就買輛QQ代步,難受的是,他每天上下班就和做賊一樣,車停在遠離單位門口的角落里,下了班偷偷溜過去趕緊開走。原因只有一個:面子。

我曾去過不少發(fā)達國家。在歐洲,我看到開著價格非常便宜的雙人轎車(里面只能坐兩個人)的,很多是收入不錯的白領,家里甚至有度假用的游艇。論收入,他們不算低,為什么不在乎開一個被我們認為是“蹦蹦車”的玩意兒呢?因為在西方人的觀念里,舒適方便第一位,沒人會為了“面子”甘心過有面子沒里子的可悲生活,量力而行才是西方人的傳統(tǒng)觀念。

當然,現(xiàn)在的大學生們,也許更有理由要面子。因為的確一部分人的家庭條件不錯,父母享受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孩子自然有理由分一杯羹。而另一部分貧困生和農(nóng)家子弟呢?他們大部分不能說是擴招的幸運兒,而仍然是十年寒窗供個秀才的傳統(tǒng)產(chǎn)物。他們在鄉(xiāng)黨心里仍是“天之驕子”,是桌面上永遠的談資。他們面臨“畢業(yè)即失業(yè)”現(xiàn)實的時候,既得不到父母的“工作安排”,也沒有親戚朋友的“搭橋拉線”,只有一條路:靠自己??孔约壕筒荒芑剜l(xiāng)去,回鄉(xiāng)去先得丟面子,這種心理落差是巨大的。所以“蟻族”大量滋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據(jù)某課題組研究顯示,“該群體月均收入為1956元,既大大低于城鎮(zhèn)職工平均工資,也低于大學畢業(yè)生畢業(yè)半年后的平均工資,因而可將其定位為低收入群體。”似乎按照2008年的物價水準,月收入2000元以下有大學學歷的人就可以稱為“蟻族”了,就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了”,甚至“對我國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構(gòu)成潛在威脅”!誰賦予他們“精英候選人”的標牌?誰該為大學畢業(yè)掙不到2000元負責?君不見大都市里工人荒、保姆荒、服務人員慌,一波接著一波,他們掙多少錢怎么生活?為什么這些崗位的年輕人被叫做×族?再者說,蟻族是80后,80后全都是蟻族嗎?青年群體全都是蟻族嗎?連陳道明在兩會上也稱自己曾是“蟻族”了,這個詞的所指大有泛濫之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