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七年(1538)十月,雙方終于展開決戰(zhàn),里見義堯、足利義明和武田信應聯(lián)軍約一萬人進駐國府臺城,威脅武藏。而北條氏綱則從盟友古河公方足利義晴處取得討伐狀,獲得了大義的名分。北條氏綱派嫡子氏康率軍二萬,進駐江戶城。國府臺合戰(zhàn)開始。
十月七日,小弓軍的椎津隼人佑向國府臺北的松戶臺移動,足利義明作為主將則從國府臺正面出擊,他對自己的武勇非常有自信。北條軍則渡過淺草川、中川,在松戶臺對面的金町布陣。足利義明的算盤是,當北條軍突擊到松戶臺和國府臺中間時,由椎津隼人佑和他的本陣進行夾擊,但是北條軍的行動卻出乎他的意料。北條氏綱從金町過河,首先攻擊在松戶臺的椎津隼人佑,在北條軍突如其來的攻擊下,椎津隼人佑被擊破,而足利義明則按兵不動。于是北條軍采用迂回戰(zhàn)術,從國府臺側面直擊足利義明的本陣,小弓軍立刻混亂,足利義明兄弟陣亡。里見義堯在聽說小弓軍失利的消息以后,約束軍隊并退卻。在這一戰(zhàn)以后,小弓公方滅亡。北條氏綱的勢力伸入了下總區(qū)域。而里見義堯并沒有遭到重大損失,反而獲得了小弓公方的遺產,成為能與北條在下總抗衡的勢力。雙方的戰(zhàn)果可以說平分秋色。
國府臺合戰(zhàn)是北條氏綱一生中最輝煌的落幕。天文十年(1541),北條氏綱病倒,七月十九日去世,家督位由其子北條氏康繼承(一說天文七年,北條氏綱就讓位隱居),北條家迎來了稱霸關東的時代。
六、相模雄獅
永正十二年(1515),關東管領上杉顯實因為身患麻風病,不得不將家督之位傳給一直與他爭奪家督的上杉憲房。由于上杉憲房與扇谷上杉的良好關系,加上兩上杉面臨共同的敵人--小田原北條氏,兩上杉就聯(lián)合起來成為北條家在關東的敵人。上杉憲房死后,由非上杉氏出身的憲寬暫攝家督。享祿四年(1531),憲房之子上杉憲政攻擊憲寬,迫使后者交出了家督位和關東管領的職務。山內上杉的內部問題暫時得以解決。
而就是在前一年,一位16歲的北條家繼承人在小沢原初次上陣,擊敗了上杉朝興,從而嶄露頭角。十年以后,他成為小田原的主人,被人稱為“相模雄獅”,他的名字叫北條氏康。
北條氏康在成為家督前就經受了戰(zhàn)火的洗禮。父親北條氏綱多次派他出陣或許就是在刻意培養(yǎng)北條家的接班人。而北條氏康也確實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優(yōu)良血統(tǒng),表現(xiàn)搶眼。
北條氏康在繼承小田原后,首先就遭逢了一次重大的考驗。從北條氏綱時代開始,北條家和駿河的今川家就在爭奪河東,河東之亂延續(xù)了多年。甲斐武田氏、兩上杉家與古河公方等勢力也紛紛參與進來,關東的局勢變得日益混亂。天文十四年(1545),駿河的今川義元出兵攻打北條氏,一舉拿下東駿河,而扇谷上杉的當主上杉朝定(上杉朝興之子)和上杉憲政乘北條氏應對今川義元之機,也以古河公方的名義宣布討伐北條,包圍了河越城,鎮(zhèn)守河越城的是北條氏的名將“地黃八幡”北條綱成。兩上杉的聯(lián)軍據說達到8萬人,這個數據有夸大的可能,但兩上杉聯(lián)軍占人數優(yōu)勢是無疑的。在強敵面前,北條綱成決定堅壁清野,固守待援。而北條氏康此時也在武田晴信(即武田信玄)的斡旋下和今川暫時達成協(xié)議。面對兩上杉聯(lián)軍咄咄逼人的氣勢,北條氏康選擇了按兵不動。河越城中的千余人軍隊,在北條綱成的帶領下,硬生生地固守了半年之久。
兩上杉聯(lián)軍包圍河越城,卻無法實現(xiàn)吸引北條家來此決戰(zhàn)的目的。而河越城雖然遭遇斷糧,孤立無援,卻一時也無法攻克。于是,兩上杉聯(lián)軍在半年的圍城戰(zhàn)后,士氣低落,警惕心懈怠。天文十五年(1546),北條氏康率領不到萬人的軍隊,突然趁夜色襲擊了包圍河越城的兩上杉聯(lián)軍,猝不及防而又士氣低落的兩上杉聯(lián)軍人數雖然占壓倒性優(yōu)勢,但在遭受襲擊以后絲毫沒有抵抗能力,8萬大軍瞬間崩潰。在混亂中,上杉朝定陣亡,扇谷上杉氏就此絕嗣滅亡。山內上杉也遭到重大打擊,北條氏康乘勝吞并整個武藏,獲得了關東的支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