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最高領(lǐng)導人新老交替在即,作為即將接任最高領(lǐng)導人職位的人的老師,高拱進入內(nèi)閣,勢所必然。徐階稍微提前一點行動,自然可以示恩于高拱。
但是,徐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高拱并未因徐階有舉薦之恩就甘心當他的馬仔兒,于是,不久他和徐階的矛盾就公開爆發(fā),僅僅一年時間,高拱被徐階用計驅(qū)逐。
又過了近三年,在張居正的斡旋下,高拱復出。隆慶五年,李春芳下臺,高拱接任首相。
實際上高拱在內(nèi)閣的時間,還不到四年,擔任首相也才僅僅一年。但是,他初步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局面,如果有機會,說不定他會帶領(lǐng)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不期然邁出實質(zhì)性的一步!
為什么這么說呢?用大歷史的視角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高拱是主張思想解放,與時俱進的。一位叫牟鐘鑒的學者研究了高拱的大量著作后說:“高拱不僅是一位能干的有謀略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博學精慮的思想家,這是徐階和張居正都不及的。”研究張居正并對他評價甚高的專家韋先生由衷地說,他對牟先生的“此一論斷,深有同感?!?br>
那么,作為思想家的高拱,他的主張是什么呢?韋先生說,高拱“對宋明理學采取旗幟鮮明的批判立場”。要知道,宋明理學,是當時的官方也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就其地位言,差不多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所以他的理論勇氣和思想解放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了。
高拱有一句話,最能夠反映他的與時俱進思想:“法以時遷,則更法以趨時”!
高拱是主張改革的。韋先生概括說,高拱“主張變制,堅持通過變法以求治?!倍母母锼枷?,就其內(nèi)涵或者說走向來說,清末以前的傳統(tǒng)社會的所有改革家都達不到,這就是“公開性”和制度建設(shè)。
就以干部制度來說,在他短暫的任內(nèi),對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而其主導思想就是“公開”。 高拱認為“至公”是真理,“公”才立得住,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而要“公”,就要“開”,即不能暗箱操作。比如,過去,吏部任用干部,只是部長和司長私下研究敲定,十分隱秘。高拱說,這樣做,“不過欲行其私耳。吾改其是?!庇谑?,每當需要任命干部,就命人當眾打開所有名單,大家發(fā)表意見,就是部長本人“欲有所私而不能”。 而且,凡是職位空缺的,都要在機關(guān)外面公告之,使大家都看到,以廣泛推薦并監(jiān)督補缺人選。
高拱還特別注重制度化,在他主政的吏部,短時間內(nèi)便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
高拱是主張開放的。在高拱主政的短暫時期里,就打破了禁海政策,造船只、開海運。這是很不容易的。 因為,開海運,就和閉關(guān)鎖國的基本國策相抵觸了。保守派、既得利益者和理想主義者,都對高拱的主張予以抵制。他們說開海運風險太大,如果海運能夠搞,祖宗都是傻瓜嗎,他們?yōu)槭裁床桓悖?br>
張居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針對高拱強力推行開海運的做法,他給朋友寫信說,“仆猶慮(我還擔心)海禁一馳,他日更有可憂者”。張居正憂什么呢?那就是擔憂閉關(guān)鎖國的國策被打破!
這不是杞人憂天。
高拱實際上有這樣的主張。不僅要開海運,還要開國門,實行海外貿(mào)易!他清楚地說過,東南沿海倭寇之患,實際上真正的日本人不多,絕大多數(shù)的所謂倭寇都是中國的海商,被海禁政策所逼迫,只能“連結(jié)遠夷,向?qū)б匀搿?。如果允許商人自由開展對外貿(mào)易,那么一方面繁榮工商,另一方面也是肅清倭患的治本之策。
專家韋先生也認為,按照開海運的政策運行下去,必然帶來對外貿(mào)易的繁榮,那整個局面都有可能煥然一新。
想想看,要是高拱的這個主張得以貫徹,會是什么局面?
據(jù)歷史學家的研究,正是15-16世紀(恰就包含了高拱、張居正時代)西方的航?;顒?,拉開了現(xiàn)代歷史的大幕!正是海運的大開,最終促使西方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zhuǎn)化!而當時的中國,造船的技術(shù)、造船業(yè)的發(fā)達、航海技術(shù)和實踐,都是西歐所難以比擬的。
不僅如此,中國沿海的民間航海、貿(mào)易的積極性很高,其機制也與同時代西歐有相似之處。唯一的差別就是當局的政策。高拱就是要打破這個政策。
不過,張居正執(zhí)政后,立即又推翻了這個政策。
除此之外,包括結(jié)束與當時北方的異族長達百余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實現(xiàn)“互市”即雙方貿(mào)易往來,也是高拱冒著很大的政治風險,極力促成的。
這兩點,都是在當時條件下,高拱開放思想和政策的具體體現(xiàn)。
但是,徐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高拱并未因徐階有舉薦之恩就甘心當他的馬仔兒,于是,不久他和徐階的矛盾就公開爆發(fā),僅僅一年時間,高拱被徐階用計驅(qū)逐。
又過了近三年,在張居正的斡旋下,高拱復出。隆慶五年,李春芳下臺,高拱接任首相。
實際上高拱在內(nèi)閣的時間,還不到四年,擔任首相也才僅僅一年。但是,他初步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局面,如果有機會,說不定他會帶領(lǐng)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不期然邁出實質(zhì)性的一步!
為什么這么說呢?用大歷史的視角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高拱是主張思想解放,與時俱進的。一位叫牟鐘鑒的學者研究了高拱的大量著作后說:“高拱不僅是一位能干的有謀略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博學精慮的思想家,這是徐階和張居正都不及的。”研究張居正并對他評價甚高的專家韋先生由衷地說,他對牟先生的“此一論斷,深有同感?!?br>
那么,作為思想家的高拱,他的主張是什么呢?韋先生說,高拱“對宋明理學采取旗幟鮮明的批判立場”。要知道,宋明理學,是當時的官方也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就其地位言,差不多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所以他的理論勇氣和思想解放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了。
高拱有一句話,最能夠反映他的與時俱進思想:“法以時遷,則更法以趨時”!
高拱是主張改革的。韋先生概括說,高拱“主張變制,堅持通過變法以求治?!倍母母锼枷?,就其內(nèi)涵或者說走向來說,清末以前的傳統(tǒng)社會的所有改革家都達不到,這就是“公開性”和制度建設(shè)。
就以干部制度來說,在他短暫的任內(nèi),對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而其主導思想就是“公開”。 高拱認為“至公”是真理,“公”才立得住,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而要“公”,就要“開”,即不能暗箱操作。比如,過去,吏部任用干部,只是部長和司長私下研究敲定,十分隱秘。高拱說,這樣做,“不過欲行其私耳。吾改其是?!庇谑?,每當需要任命干部,就命人當眾打開所有名單,大家發(fā)表意見,就是部長本人“欲有所私而不能”。 而且,凡是職位空缺的,都要在機關(guān)外面公告之,使大家都看到,以廣泛推薦并監(jiān)督補缺人選。
高拱還特別注重制度化,在他主政的吏部,短時間內(nèi)便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
高拱是主張開放的。在高拱主政的短暫時期里,就打破了禁海政策,造船只、開海運。這是很不容易的。 因為,開海運,就和閉關(guān)鎖國的基本國策相抵觸了。保守派、既得利益者和理想主義者,都對高拱的主張予以抵制。他們說開海運風險太大,如果海運能夠搞,祖宗都是傻瓜嗎,他們?yōu)槭裁床桓悖?br>
張居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針對高拱強力推行開海運的做法,他給朋友寫信說,“仆猶慮(我還擔心)海禁一馳,他日更有可憂者”。張居正憂什么呢?那就是擔憂閉關(guān)鎖國的國策被打破!
這不是杞人憂天。
高拱實際上有這樣的主張。不僅要開海運,還要開國門,實行海外貿(mào)易!他清楚地說過,東南沿海倭寇之患,實際上真正的日本人不多,絕大多數(shù)的所謂倭寇都是中國的海商,被海禁政策所逼迫,只能“連結(jié)遠夷,向?qū)б匀搿?。如果允許商人自由開展對外貿(mào)易,那么一方面繁榮工商,另一方面也是肅清倭患的治本之策。
專家韋先生也認為,按照開海運的政策運行下去,必然帶來對外貿(mào)易的繁榮,那整個局面都有可能煥然一新。
想想看,要是高拱的這個主張得以貫徹,會是什么局面?
據(jù)歷史學家的研究,正是15-16世紀(恰就包含了高拱、張居正時代)西方的航?;顒?,拉開了現(xiàn)代歷史的大幕!正是海運的大開,最終促使西方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zhuǎn)化!而當時的中國,造船的技術(shù)、造船業(yè)的發(fā)達、航海技術(shù)和實踐,都是西歐所難以比擬的。
不僅如此,中國沿海的民間航海、貿(mào)易的積極性很高,其機制也與同時代西歐有相似之處。唯一的差別就是當局的政策。高拱就是要打破這個政策。
不過,張居正執(zhí)政后,立即又推翻了這個政策。
除此之外,包括結(jié)束與當時北方的異族長達百余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實現(xiàn)“互市”即雙方貿(mào)易往來,也是高拱冒著很大的政治風險,極力促成的。
這兩點,都是在當時條件下,高拱開放思想和政策的具體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