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算得失使出連環(huán)計(1)

當權不過如此 作者:郭寶平


  和張居正的預想不太一致,情況在不斷變化中,張居正很快就意識到:徐階走了,自己的麻煩來了。
  
  原以為,沒有了徐階和高拱,他張居正的機會就來了。于是,他迫不及待發(fā)表了施政綱領,并施展了權謀,討好最高領導人,想著能夠盡快更上一層樓,秉國之鈞,施展宏偉抱負!
  
  可是,左等右等,在張居正發(fā)表施政綱領一周年之際,等來的卻是老干部趙貞吉入閣的消息!
  
  徐階下臺后近一年的時間里,盡管張居正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位置,但是,也應該說,在中央,差不多是他張居正說了算的。
  
  然而,隨著趙貞吉被提拔到內閣,張居正想退而求其次也成了奢望。
  
  可能是對內閣的執(zhí)政能力,最高領導人還不太放心;或者說,最高領導人覺得政府中樞的幾位大佬的分量尚嫌不足,在徐階下臺一年后,一位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干部趙貞吉,被補充進來了。
  
  這是位資歷非同尋常、相當強勢的人物。
  
  趙貞吉算得上名副其實的老干部了。他科舉中進士的時候,張居正還不到十歲呢!屈指算來,這位趙兄,在官場已經沉浮三十余年了!
  
  據正史的記載,老干部趙貞吉,為人“具才略膽識,有伉直聲”?;蛟S正因為如此吧,這位老兄在官場上的經歷,三起三落,頗是坎坷。
  
  早在二十多年前,那時候,張居正庶吉士剛剛散館不久,已經擔任國子監(jiān)“二把手”的趙貞吉,因為得罪了當國的嚴嵩,被喜怒無常的嘉靖皇帝下令逮捕,后來貶到大西南的一個叫荔波的地方,在縣政府給縣領導幫忙打雜??墒?,這位老兄似乎沒有因此而消沉,依然干勁十足。經過十余年,又慢慢提拔上來,升到了最重要的部――戶部副部長的位置。不過,磨難似乎并沒有使他磨掉棱角,以至于在副部長位置上干不多久,又公開頂撞嚴嵩,受到撤職處分,被打發(fā)回老家去了!
  
  “十年兩逐”的趙貞吉,一點也沒有改變自己,除了年齡!“青衫去國,白頭回朝?!贝勾估弦拥内w貞吉,感激隆慶皇帝給了他發(fā)揮才干的機會,準備大干一場了!
  
  問題是,趙貞吉這位老兄,性格很是“豪直自用”,還常常意氣用事,而且不能容人。
  
  這樣一來,趙貞吉和張居正難免會發(fā)生沖突了。想想看,連自己的恩師,張居正都想趕走,何況一個性格伉直不能容人、與自己素無淵源的老干部呢?
  
  還有一點應該說明,趙貞吉不但是內閣大僚,還兼任都察院的“一把手”!
  
  這個兼職了不得的!
  
  因為以后會經常出現這方面的人物,不妨對此適當展開說說。
  
  都察院是個什么機構?
  
  現在,一般理解為相當于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監(jiān)察部。這個說法很流行。這么理解似乎也沒有錯,但是很不全面,甚至可能會造成誤解。而依我看,都察院,就其職能、權責、運作方式上看,近似于現代民主國家的國會!除了非選舉產生這一點以外!
  
  都察院的主體由御史組成。御史,就是我們所說的言官。
  
  言官,有言責而不負實際行政責任,有些現代國家國會議員的味道。比如言官對國政實施全面的監(jiān)督,對執(zhí)政者的政策措施、高級干部的言談舉止,都要加以監(jiān)督;可以對政府首腦和大大小小的干部公開彈劾(對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部長們的彈劾經常發(fā)生),而且是風聞而奏,就是說,彈劾的對或錯都不承擔責任(即相當于現代國家議員的言論免責權);他們也應該對最高領導人(皇帝或者代替皇帝行使權力的人)的言行提出規(guī)勸、抗議(經常發(fā)生 ),正常情況下,對任命高級干部也非常有發(fā)言權,直接參與投票。他們還有現代國家媒體的某些功能,當時所謂輿論,主要就是他們這些言官的主流看法??梢哉f,言官的權力和影響力是很大的。值得肯定的是,當時還規(guī)定了權力和責任的對等。就是說,國家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他們沒有發(fā)現或者不提出糾彈,要被問責(經常發(fā)生)。
  
  這是按照儒家的思想設計的一套制約體制,目的是防止任何人包括最高領導人的獨裁專斷。
  
  從地位、職能上看,我認為言官更接現代國家的“議員”。實際上我國最早翻譯議員這個詞,用的是“議郎”,而言官,在歷史上,就曾經叫作議郎。
  
  事實上,孫中山在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體制進行研究后,對監(jiān)察官即言官很重視,認為值得借鑒,他把西方的三權分立改造為五權分立,其中的監(jiān)察權就是從國會中的立法權分離出來的;監(jiān)察院也具有國會的性質,而監(jiān)察委員和立法委員都可以稱為國會議員。
  
  所以,把言官或者說監(jiān)察官,稱為“議員”更貼近些,至少比把他們比作現在的紀律檢查、監(jiān)察干部,要貼近得多!
  
  正因如此,我說,都察院更具有現代民主國家國會的性質,而言官,就具有議員的性質。
  
  順便再說一句,言官雖然多是七品,但是口含天憲,在首都監(jiān)督中央高級干部,到地方就是代表中央。一個七品言官,搖身一變就可能成為省里的“一把手”。所以,每當進士“大選”,第一選擇,就是當言官,而不愿意去地方當相當于市委書記兼市長兼法院院長的知府!
  
  趙貞吉兼任都察院的“一把手”,相當于“議長”了。也就是說,話語權基本上就掌握在這位老干部手里了。
  
  既然趙貞吉要“舍身任事”,那么,一年來,內閣里基本上是張居正說了算的局面就難以維系了。
  
  果然,決定軍國大事,張居正的發(fā)言權無形中就被剝奪了。有一次,內閣研究軍事將領的調動,張居正認為非常不合適,絕對不應該那么做??墒?,他說了不算,只能寫信給朋友做些解釋、發(fā)發(fā)牢騷而已,并順便說清楚,如此愚蠢的決定,是不會出自他張居正的。
  
  權力大大縮水還不算,趙貞吉這個老干部,根本就看不起張居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