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排隊的文化(1)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凌志軍


我每次去見女兒的老師,都要問:“她是第幾名啊?”老師就是不告訴我。我也沒有辦法,因為美國的家長都是不問這些的。

--李開復

“我是中國教育制度中飽受摧殘的一代,‘填鴨式’的教育、一級一級地考上來。”韓這樣說。

韓現(xiàn)在是微軟公司的部門主管。也是一個中國人,他出生在北京。他說他經(jīng)過了一個“沒有快樂的童年”:從清華附小,到清華附中,然后是清華大學。這樣一個學生,一定對“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有著刻骨銘心的體會,懂得那是他獲得社會認可的唯一標準。可是,他后來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遇到的一件事情,徹底顛覆了他的這個觀念。

那一天,學校里的一群學生發(fā)動了一場投票運動:決定是否需要向招聘者提供畢業(yè)生的成績。結(jié)果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反對公布自己的分數(shù)。老師們?yōu)榇瞬粷M,在他們眼里,這學校一直是美國最好的商學院之一,過去幾十年里,出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他們一直為學生的優(yōu)秀而自豪,也樂意向招聘者公開學生的成績。盡管如此,校方還是不能不尊重學生的決定,對外宣布:今后學校將有義務(wù)為學生的成績保密,招聘者也不得過問學生的分數(shù)和名次。

韓對這種事情聞所未聞,甚至無法想象。事實上,他在那天投了贊成票。他認為自己是個好學生,所以從不擔心公開分數(shù)。恰恰相反,他擔心,如果不說明分數(shù)優(yōu)秀、名次靠前,將會影響自己未來就業(yè)的機會。讓他驚訝的是,那時候美國大多數(shù)商學院已經(jīng)采取不公開學生成績的制度,更讓他驚訝的是,他畢業(yè)之后幾次應(yīng)聘,人家果然不問成績,而且這個制度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就業(yè)。這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分數(shù)在一個學生未來的道路上,真的不能決定什么。這同韓在中國積累的那些教育經(jīng)驗,真有天壤之別。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教育文化是一種“排隊的文化”,這一文化后面包含著兩個東西:

1.大家都必須遵循同一標準--分數(shù)。

2.大家都想得到同一個東西--大學錄取通知書。

高考前的三個月里,“排隊的文化”放射出最耀眼的光彩,你不僅要知道你在班里是第幾名,以及在學校里是第幾名,還要能夠計算出,你在你居住的城市是第幾名,甚至在全省是第幾名。然后所有的父母都帶領(lǐng)他們的孩子醞釀“志愿”。志愿表上有十五欄是空著的,所以在理論上你可以填寫十五所大學和專業(yè)。這時候,“名次”讓人興奮也讓人悲傷,而且無論多好都不能讓人心安。如果那“名次”能夠上一所普通大學,父母會想:為什么不是重點大學呢?如果能上一所“重點大學”,父母會想,為什么不是清華北大呢?如果能上清華、北大,家長會想,還有那幾個最熱門的專業(yè)呢,還有哈佛麻省呢!

可是在美國,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庭,衡量一個孩子的標準都是很不同的。有些家長注重孩子的數(shù)學,有些家長注重孩子的演講。有些學生畢業(yè)后去了哈佛麻省,大家都知道他很好。有些學生去了一般的大學,大家也不覺得他有什么不好。有些孩子不想上大學,父母不會強迫他上。美國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個A就會覺得很光榮,可是中國家長要孩子全部都是A,才會說你好。那些在美國讀過書的“微軟小子”,有一個共同的經(jīng)驗: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成績是第幾名。等到他們成了父母,又從來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第幾名。

現(xiàn)在讓我們重新回到朱麗葉和她14歲的兒子沃倫這里來。

有一天,有個中國記者告訴他們,在中國,學校有時候會把學生的成績排出名次表,張貼在墻上,這位美國母親聞聲驚訝不已:“怎么會這樣呢?”

沃倫:“不管學習好不好,每個學生都應(yīng)當是平等的?!?/p>

朱麗葉:“美國的學校鼓勵你和自己競爭,比你自己更好,不是和別人比。我們在愛爾蘭的時候,那里的學校就是鼓勵學生超過別人,這也許有點像中國?!?/p>

記者:“你在班上比其他學生小兩歲?”

沃倫:“對?!?/p>

記者:“有沒有人說你是神童?”

沃倫:“沒有。我也不希望別人這樣說,大家都是平等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