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傅斯年歸國(3)

陳寅恪與傅斯年 作者:岳南


卻說同濟大學畢業(yè)后的朱家驊,在張靜江的資助下,于1914年自費赴德國留學,攻讀地質(zhì)學專業(yè)。1917年初回國,任北京大學地質(zhì)學教授兼德文系主任。1918年,教育部決定每年選派各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男女教授若干名赴歐美各國留學,當年選派劉復、朱家驊、鄧萃英、楊蔭榆等七人,于8月14日由滬乘船赴美,此舉乃中國教授留學之始。與此同船的有李濟、葉企孫、徐志摩等初出茅廬的留學生若干名。

朱家驊抵美后不久即轉(zhuǎn)赴瑞士,后再赴德國柏林大學與工科大學深造,1924年獲地質(zhì)學博士學位歸國,任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教授、主任。1925年因參加北京學生聲援“五卅運動”等愛國運動,又參加國民黨的翠花胡同派(與右派有所區(qū)別),遭北洋政府通緝。眼望革命形勢陷入低潮,朱家驊采取韜晦之計,暫時不再吭聲,默默教書,但暗中依然進行革命活動。直到奉系軍閥張宗昌率部入京,被列入緝捕名單,才慌忙棄卻北大教職,于月黑風高之夜?jié)撏鶉埖瓯茈y。就在朱氏與蔣夢麟等人躲在六國飯店,經(jīng)日密謀籌劃如何逃脫的時候,中國歷史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fā)生了。

1926年7月9日,蔣介石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名義,在廣州市東校場舉行聲勢浩大的北伐誓師大會,中國現(xiàn)代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和重大轉(zhuǎn)折意義的北伐革命拉開了序幕。北伐大軍走出廣州,一路勢如破竹,盤踞在南方的北洋軍閥頓時呈山崩地陷狀,從此踏上了萬劫不復的毀滅之途。

朱家驊從六國飯店逃出后,與正在南方的張靜江、戴季陶等人秘密取得了聯(lián)系,時張、戴等人正在廣東組織參與國民黨北伐,而蔣介石正以戴季陶為主要幕僚,并視為心腹,而戴也正需要政治上的助手,以壯聲威,戴乃秘密通知朱家驊前去任事,朱應召前往。戴季陶見朱家驊應邀前來,積極拉攏,并竭力為其步入仕途鋪路搭橋。此前的1926年7月,原孫中山創(chuàng)立的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中山大學,以示對這位民國創(chuàng)建人的紀念。更名后的中山大學被國民黨所操控,力主整頓改革,并改校長制為校務委員會負責制。在黃埔軍校校長任上嘗到甜頭的蔣介石,深知辦學的門道和對黨內(nèi)勢力擴充的重要性,任命他的鐵哥們兒戴季陶為校務委員會委員長、顧孟余為副委員長。朱家驊到來后,在戴的薦舉下,順利入主中山大學,與徐謙、丁惟汾并列校務委員會委員,兼地質(zhì)系主任、教授。因其他幾位大佬皆在國民黨內(nèi)任要職,由朱主持日常校務工作。未久,朱家驊又奉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之命改組學校,自此,朱家驊正式踏上了“風險與機遇共存”的仕途之路。

此時,朱、傅二人相互間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