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辭傳》認為,君子應該隨時參考《易經(jīng)》提供的智慧。原文這么寫著:“因此之故,君子所安心靜處的,是《易經(jīng)》顯示的位序;他所樂于玩味的,是卦爻辭的內(nèi)容?!边@里提及的“位序”,似乎與占卜有關。譬如,我占到自己處在乾卦九三,那么就須參考“整天勤奮不休,晚上還戒惕謹慎;有危險,但沒有災難”。
接著,《系辭傳》說:“因此之故,君子靜處時就觀察卦爻的圖象,并且玩味其中的語詞;他行動時就觀察卦爻的變化,并且玩味其中的占驗?!边@句話的含意是《易經(jīng)》的內(nèi)容博大精深,好像我們一輩子也研究不完。事實上,《易經(jīng)》本身是一部書,變化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不論怎么變化,我們都可以在這本書里面找到一些啟示。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边@句詩所反映的是古代讀書人沉潛于《易經(jīng)》中的心情。人只能活在當下目前的處境,但是天地無限寬廣,人生也變化無窮。《易經(jīng)》卦爻辭的內(nèi)容充滿象征的意義,有如鉆石的各個側面,總是彰顯不同的精彩,讓人百讀不厭?!断缔o傳》在本段結論說:“所以,上天會保佑他,吉祥而沒有任何不利?!边@與“天助自助者”一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1.《易經(jīng)》的四種作用
按照《系辭傳》的說法,《易經(jīng)》在四方面展現(xiàn)了圣人之道:用在言語方面的人,會推崇它的言辭;用在行動方面的人,會推崇它的變化;用在制造器物方面的人,會推崇它的圖像;用在卜筮方面的人,會推崇它的占驗。
由此可知,古人閱讀《易經(jīng)》,會在“言語、行動、制造器物、卜筮”這幾方面得到啟發(fā)。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應該是“卜筮”方面。所以原文接著說:“因此,君子準備有所作為,準備有所行動時,用言語去詢問,它就會接受提問并且像回音一樣地答復。無論是遠的、近的、幽隱的、艱深的問題,它都可以讓人得知未來的狀況?!?/p>
關于卜筮,另文再談?!断缔o傳》在本段最后的結論是:“《易經(jīng)》的卦象,沒有思慮,沒有作為,寂靜不動,一受到感應就能通達天下的道理?!绷呢詳[在那兒,三百八十四爻也不會消失。平常翻閱時,只覺得深奧難解,不知其意思何在;一旦自己遇到具體的狀況,就好像有所感應,對某一卦的卦辭,某一爻的爻辭,覺得“心有戚戚焉”,正好說中了自己的心事,然后依其指示的方向去尋思正確的抉擇。有時并非《易經(jīng)》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而是我們由自己內(nèi)心得到某些暗示,察覺了適當?shù)囊驊馈?/p>
2.圣人的三項條件
古代經(jīng)典所謂的“圣人”,各有不同的指涉?!断缔o傳》提及的圣人是制作《易經(jīng)》的,他必須具備三項條件,就是:德行、能力與智慧。這種觀點符合儒家的立場。
《系辭傳》先引述孔子的話:“《易經(jīng)》可以用來做什么?《易經(jīng)》的哲理可以開發(fā)萬物,成就功業(yè),涵蓋天下的法則,如此而已。”誰能完成這個任務?當然是圣人了。
原文接著說:“因此之故,圣人用它來貫通天下人的心意,奠定天下人的事業(yè),裁斷天下人的疑問。”若想貫通天下人的心意,則須靠“德行”,因為只有德行完美才可能使天下人心悅誠服。若想奠定天下人的事業(yè),則須靠“能力”。能力不足的人又怎能使天下人安居樂業(yè)?
最后,比較特別的是“智慧”,因為天下人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疑惑?!渡袝ず榉丁诽岬健盎伞保ń鉀Q疑惑)時,也認為要使用“卜筮”。有些事可以靠深思熟慮,或由集思廣益而得到解決辦法。但是有些狀況讓人猶豫不決,難以衡量利弊得失,這時圣人就須發(fā)揮他的智慧了。在《易經(jīng)》中,圣人的智慧總是離不開占卜的神奇作用。占卜的方法并不困難,但是如何解卦才是最大的挑戰(zhàn)?!兑捉?jīng)》的建議依然是:保持一顆真誠而清明的心,再運用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