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前,受抗戰(zhàn)愛國人士的影響和鼓動,在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授意下,一一O旅旅長何基灃在西苑成立了“北平大中學生暑假軍事集訓隊”,組織幾千名大中學生進行集訓。作為集訓總隊副總隊長的何基灃和學生們相處的日子,被青年學子的愛國熱情所感染,特別是那些從關外淪陷區(qū)流浪而來的東北學生,內心的悲愴與強烈的抗戰(zhàn)愛國熱情,使何基灃深為感動,幾次演講皆聲淚俱下。為此,何旅長成為力促宋哲元放棄軍閥割據,與南京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堅決實行抗日救國的主要將領之一。
當盧溝橋事變發(fā)生時,第二期集訓隊正在進行,何基灃等官兵返回部隊,集訓隊解散,青年學生們紛紛要求上前線與官兵并肩戰(zhàn)斗。正在妙峰山演習游擊戰(zhàn)術的學生迅速返校,同北平民眾一道,積極投入到擁軍抗戰(zhàn)熱潮中。群情激憤的學生們喊出了“保衛(wèi)盧溝橋”、“發(fā)動華北民眾,援助二十九軍,抗日到底”的肺腑之音。許多大學生和社會各階層服務人員、市民、甚至車夫走卒,紛紛自發(fā)組織起一個又一個不同形式的“勞軍團”,前往盧溝橋和南苑一線慰勞英勇守土的二十九軍愛國將士。另有為數(shù)眾多的學生和北平民眾攜手并肩,奔走在七月火辣滾燙的毒日下,布滿塵土的臉上淌著汗水,逐街逐巷征集麻袋,與守軍官兵一道,扛沙運土,構筑防御工事。時在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何基灃聞知學生們的行動,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在訓令中對他的部下感慨地說道:“這些青春年少的中華兒女,散發(fā)出的是何等強大、熱血噴涌的澎湃激情,我們如不奮勇殺敵,何以對得起他們的一片忠膽赤誠!”
而如今,麻袋構筑的防御工事被當局下令自行拆除了,華北守軍的最高統(tǒng)帥宋哲元走了,北平最高長官秦德純走了,城防司令張維藩走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走了。北平守軍的兄弟部隊,除了部分人員身不由己地被迫留下來,能自由行動的軍隊都撤走了。在這場潰退大潮中,一一○旅獨木難支,自然也不能留下,必須盡快撤離北平這塊險惡之地。夾在撤退隊伍中的何基灃于倉皇中百感交集。遙想當年,在這些熱血噴涌的青年學子們面前, 自己曾慷慨陳詞,高呼著誓與北平共存亡的口號,走在訓練隊伍的前列。如今壯志未酬,不但拋棄了自己當初的誓言,也拋棄了這些滿腔熱忱的青年學子和滿城的百姓,開始一場前程未卜、不知身歸何處的軍事流浪。想到這里,淚水模糊了視線。
北平市民用沉默表示了對守軍的不滿與憤慨,沒有人為之送行,唯年輕的學子們真情不減,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與對未來的期望,向這支敗軍與敗軍中的將士戀戀不舍地作最后辭別。學生們跟在隊伍后面,送了一程又一程,不住地呼喊著送別的口號。眼看離北平城已經很遠了,天空漸漸暗了下來,只有西方天際透著一絲血色的微光。夾雜在隊伍中的何基灃于心不忍,策馬沖出隊列,勒住馬頭,側轉身,望著緊跟在隊伍之后滿面悲情的學生們,熱淚盈濕了眼眶。淚眼婆娑中,他突然看到那高高舉起的分明是學生們用自己的鮮血書寫的標語:
“何基灃將軍不要走!”
“抗戰(zhàn)到底!”
“我們要從軍,與日寇決一死戰(zhàn)!”
“何將軍與一一○旅將士不要走!”
“北平不能丟!”
“………”
“同學們--!”何基灃旅長的聲音已經嘶啞,他抬頭挺胸,強行抖了一下精神,用最大的氣力繼續(xù)喊道:“同學們!北平--,我們一定會打回來的!”
話到此處, 何基灃哽咽不能語,他抬手向學生們敬了個標準的軍禮,溢滿眼眶的淚水傾泄而出。隨著一陣旋風刮過,坐下戰(zhàn)馬的長鬢迎風飄動。何基灃趁勢抖動韁繩,棗紅色的戰(zhàn)馬前蹄騰空,馬頭驀地仰起,在急速旋轉中沖烏云壓城的長空一聲短促的悲鳴,載著淚流滿面的主人箭一樣向前沖去。身后,甩下了一座正在陸沉的千年古城和沉浸在驚恐迷惘中的蕓蕓眾生。
次日,天津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