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論 我們可以成為天才嗎(1)

天才是訓練出來的 作者:薛涌


我們可以成為天才嗎和我們應該成為的人相比,我們只是半醒著的。我們內心的火焰被潑上了一盆冷水,我們的努力被抑制。我們只利用了我們心智中很小的一部分潛力……只有非常優(yōu)異的人才會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利用到極限。

19世紀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的先驅威廉·詹姆士(Williams James)牛頓是天才。莫扎特、貝多芬是天才。莎士比亞、曹雪芹、托爾斯泰、馬克·吐溫是天才。

愛因斯坦是天才。比爾·蓋茨、巴菲特是天才。貝利、阿里、邁克爾·杰克遜、喬丹、科比·布萊恩也是天才。很少有人不羨慕他們的業(yè)績,不想像他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番作為。于是我們每個人不禁要問自己:“我是天才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相當理性、實際的,都不相信自己是天才。特別是年過二十幾歲以后,當意識到在電視里大出風頭的足球明星的年齡都小于自己時,大多數人對自己是否具有天才素質的問題已經斷念。不過我也相信: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某一時刻,特別是在野心勃勃的青春期,都在心底偷偷地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畢竟,天才是一種令人企盼、渴望的素質。

許多人為了得到它甚至可以不惜代價,希望上帝不留神把這個寶貝丟給了自己。只可惜大部分人最后都暗暗地失望:咳,我不是天才。

為了更科學地界定我們所說的天才,我不妨給一個現代心理學的測試。下面是一系列數碼。

你不妨請一個人以一秒鐘一個數字的速度向你讀完一遍,然后等20秒鐘后,看看自己能否記?。?/p>

8 3 7 2 6 8 9 2 7 8 6 2 7 9 2 5 0 8 9 8 3 6 8 4 0 8 0 4 2 6 2 8 9 1 9 9 9 6 3 92 7 7 8 2 1 3 4 3 1 7 1 8 9 6 5 1 8 2 4 6 5 7 5 2 9 1 4 4 5 2 6 4 3 7 8 5 3 5 08 7我想,你不僅記不住這些,甚至無法想象一個人聽了一遍這么長的數字后能準確無誤地復述出來。如果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你一定覺得他是個天才。

我過去有位朋友,被保送到清華數學系讀書。一次我把自行車借給他。等到他宿舍要回自己的車時,他就領我到樓下上百輛清一色的藍色自行車中辨認。我還沒有看到自己的車,他就先給我找到了。最令人驚奇的是,他不是靠記住車的形狀,而是車牌的數碼,而且在那么多車中,一下子就把這小小的數碼捕捉到了,比我靠外形記憶的“形象思維”快得多。我當時感慨:“人家被保送到清華數學系不是沒有道理呀!人家是數學天才!”

這樣超凡的能力,當然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本錢。巴菲特經常在自己的腦子里進行復雜的數學運算,聲稱自己根本就沒有計算器。Steve Ross創(chuàng)建了Warner Communication這么一個商業(yè)傳媒帝國,最后賣給了時代公司。他干脆說:“我最恨計算器。它把人的能力給拉平了。

”理由是,他一向可以不用計算器處理各種數據。計算器的發(fā)明則給沒有這種能力的對手提供了便利的武器、削弱了他的競爭優(yōu)勢。通用電氣的前總裁、被譽為20世紀的“世紀總裁”

的韋爾奇,能一下子從24行充滿數字的財政報告中挑出問題。他管理著世界最大、最復雜的公司之一,留下了能夠記住每個細節(jié)的傳奇。比爾·蓋茨在哈佛的數學教授Harry Lewis在他那本《沒有靈魂的優(yōu)異》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開篇就寫道:他一眼就能看出比爾·蓋茨聰明絕頂。他在講授應用數學時,第一堂課給學生們留了一道看似很簡單的數學題。對這個問題,他不僅自己無法解答,也不知道其他什么人能夠解答。他只不過想用此向學生們說明:有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并不那么簡單。但是,蓋茨幾天后就到他辦公室來,給出了自己的解答,后來經過深化,他和教這門課的另一位教授聯名把成果發(fā)表在一個數學雜志上。俗話說,“沒有那個金剛鉆兒,就別攬瓷器活兒?!蹦闳绻麤]有上述這些人傳奇般的天份,最好不要幻想著能夠成就他們的業(yè)績。天才之所以叫“天才”,就是因為那“才”是“天”

給的。這是個有或沒有的問題。你得不到就是得不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