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贈姑詩
傳說從前有個女人出嫁以后,丈夫、公婆待她倒好,就是小姑跟她過不去,經(jīng)常指東撥西,把她當傭人使喚,還到公婆面前說她的壞話。她不想當面爭吵惡化彼此的關(guān)系,就寫了首打油詩贈送小姑。詩云:
阿嫂曾經(jīng)做女兒,
小姑休把嫂來欺。
前船便是后船樣,
小姑也有嫁人時。
小姑讀詩后滿臉羞愧,從此二人和好。
家家戶戶淚珠流
金圣嘆是我國明末清初的文壇奇才,他為人詼諧幽默,學問淵博,文筆瀟灑。但因恃才傲物,動輒得罪權(quán)貴。有一年,他率學生去孔廟哭求減糧,地方官就以“鼓動謀反”罪名,判他死刑。到了殺頭那天,恰好天下大雪,他還吟了一首打油詩。詩云:
蒼天為我報丁憂,
萬里江山盡白頭。
明日太陽來相吊,
家家戶戶淚珠流。
俞珩嘲官趣詩
據(jù)清代趙恬養(yǎng)《增訂解頤新集》載:明代弘治年間,有個地方縣官,魚肉人民,尸位素餐,政務(wù)荒疏。但仍有許多人去逢迎拍馬,甚至獵戶打死一只老虎,都到官府慶賀,說這是他政治清明的結(jié)果。有個讀書人俞珩,以老虎的口氣作了首打油詩對其進行嘲諷。詩曰:
虎告相公聽我歌,
相公比我食人多;
若公今日行仁政,
我已雙雙北渡河。
《黃鶴樓》的剝皮打油詩
據(jù)說明朝時,京官在冬天都用貂皮做成套子,套在帽子上御寒,稱做帽套。一日,某官外出訪友,途中帽套被人搶去。于是有人模仿崔顥《黃鶴樓》詩,吟了四句剝皮打油詩,眾皆大笑。詩云:
昔人已偷帽套去,
此地空余帽套頭。
帽套一去不復返,
此頭千載空悠悠。
附:崔顥《黃鶴樓》原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