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諷“舅與婆”
舊時,沒有些特殊關(guān)系,考秀才是很難的。浙江童子試時,湖州有兩個士子走門路,一個靠妻舅(妻子的兄弟)當官,一個把妻子的首飾送給考官行賄,結(jié)果,兩人都“考”中秀才,長興吳某寫了一首“小令”,予以譏諷:
湖州有一舅,烏程添一秀;舅與秀,人生怎能勾?佳人頭上金,才子頭上巾,金與巾,世間有幾人?外面無貴舅,家中無富婆,舅與婆,命也如之何!
莫砍虎皮
有個樵夫在砍柴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只老虎把自己的父親銜在口中,樵夫慌忙拿起手中的斧頭就去追老虎。
正當樵夫準備舉斧劈向老虎的背時,他父親在虎口里高喊:“我的兒,我的兒!你要砍,只砍虎腳,不可砍壞了虎皮?;⑵ぶ靛X,可以賣很多銀子,要毀了虎皮,就賣不了太多錢!”
王壽燒書
古時候有個人叫王壽,他愛書成癖,達到了讓人費解的地步。
那時候的書,都是抄寫在竹片上,再以熟牛皮繩子連結(jié)裝束起來,稱作竹簡。他為了有更多的書,就在自家房前房后種滿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還在門前的池塘里種了許多蘆葦。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借書抄書看書。他家的房子,除了睡覺、做飯的地方外全部堆滿了竹簡。為了避免蛀蟲蝕咬,他每年要花很多時間把竹簡搬出來晾曬一遍;還要翻撿看有沒有脫落的文字,及時補上。四十多年來,王壽孤身一人過著這種自以為充實的生活,以苦為樂。
住在東周的母親去世了,王壽前去奔喪。他不忘隨身帶上五本書,準備途中抽空看看。此時王壽已不年輕,五本竹簡有四五十斤重,結(jié)果,他背著走了一會兒就累得喘不過氣來,但他還是堅持帶著書往前走,實在走不動了,就坐在路口休息,并隨手抽出一冊書來讀。
路上王壽遇見一個叫徐馮的東周隱士,徐馮見他背這么多書,就問他:“請問是王壽先生嗎?”王壽很奇怪,反問道:“你是誰?你怎么認識我呢?”徐馮告訴他自己的名字。王壽也曾聽說過他。
得知王壽前往東周奔喪,徐馮頓了一頓,說:“無用。”
王壽聽得一愣,呆呆地望著徐馮,不知他說的是什么意思,便問他。
徐馮笑笑說:“人都是要做事情的,對吧?做事,是人表現(xiàn)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人們的行為方式,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huán)境下都會有所不同。年少的時候、歡娛的時候,可以狂放一些;年長時、主持禮儀時,就應(yīng)該穩(wěn)重一些;國家清明的時候,應(yīng)該為國家做出貢獻;天子昏庸,奸臣當?shù)罆r,可以隱居山郊僻野。所以,聰明的人做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書呢,它是記載語言和思想的。語言和思想是人們勤奮思考的結(jié)果,所以,聰明的人并不是以他藏書的多少來作為評判。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人。為什么你不去思考問題,形成思想,卻要把這累人的東西背在身上呢?”
王壽聽了,如夢初醒,向徐馮拜了又拜,當場燒了自己所帶的書,輕身上路。
人 黃
古時候,有個正直的官員遭到陷害,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牢。負責審問的獄官手段毒辣,讓這位清官吃了不少的苦頭。
過了一年,清官的案子終于得以澄清,他也官復原職。一天,清官和原來用酷刑折磨他的那個獄官不期而遇。那位獄官想起以前的事情,心中十分惶恐,害怕清官報復他,因此戰(zhàn)戰(zhàn)兢兢。清官是個很有度量的人,并沒和他一般見識,仍然很客氣地跟他打招呼,但這個獄官的行徑實在讓人感到氣憤,清官決定讓他吸取教訓,不再為虎作倀。
清官便給他講了個故事:“有一條蛇因為咬死了人被小鬼抓到了地獄,閻王判它死罪。蛇哭訴道:‘我雖然有罪,但是我也有功,請求將功贖罪?!愅醣銌査骸阌惺裁垂诎。俊哒f:‘我的肚內(nèi)有蛇黃,是治病的良藥,救活過很多的病人?!泄儆X得它說得是那么回事,就把它放了。
接著,小鬼又帶了一頭牛上來,說它用角抵死了人。閻王也判了它死罪。牛說:‘我肚內(nèi)有牛黃,是治病良藥,救過不少人,請求將功贖罪。’于是,牛也被放了。
最后,小鬼帶上來一個人,他殺了人。閻王毫不猶豫地判了他死罪。這個人嚇得哆哆嗦嗦,渾身像篩糠一樣地說:‘大人,我也有黃,可以治病,請求將功贖罪,不要殺我?!愅趺济回Q:‘胡說!蛇黃、牛黃為藥,人人都知道。什么時候聽說過有人黃了?你除了一肚子青菜屎,哪有什么黃?’這個人慌忙解釋說:‘我肚內(nèi)的黃是慚惶啊!’閻王笑道:‘你這個害人精!今天有了慚愧和惶恐也算不錯,滾吧!’”
獄官聽到這里,羞愧難當,連忙拜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