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遭遇短暫挫折(1)

曹操秘史:第一部 作者:南門太守


對曹操棒殺蹇叔行為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的是他的父親曹嵩。對于兒子這次所謂的壯舉,曹嵩只想給予兩個字的評論:幼稚。

在曹嵩看來,即使想表達與宦官陣營的決裂,也斷然不能采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法。權勢熏天的蹇碩在一個區(qū)區(qū)四百石都尉面前丟了面子,他一定會想辦法找回來的。

想到這些,曹嵩覺得很可怕。他一面動用養(yǎng)父留在宮里的關系,試圖與蹇碩溝通,一面苦思冥想,看有什么辦法讓曹操脫身。

蹇碩那邊仍然很平靜,既沒有立即展開報復,也沒有想跟曹家化解恩怨的意思。這反而讓曹嵩心里更吃不準。

曹操依然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繼續(xù)當他的公安局長,而且干得更帶勁,領著一幫子屬下,整天抓社會治安,把轄區(qū)內(nèi)治理得井井有條。一些作奸犯科的人,都逃到其他三個區(qū)躲起來,久而久之,曹操的名氣更大了。

蹇碩不實施報復計劃,曹操心里反而有一絲失望。在他的計算中,蹇碩應該惱羞成怒,立即將他免職,投入北寺獄。

如果是那樣的話,曹操幾乎可以相信,太學生們會第一個起來營救他,他們會到北宮外集體上書,為他鳴冤。還有士人朝官,知道他與不知道他的,都會蜂起而奏,把他當成威武不屈、剛直不阿的英雄。

這不是曹操的空想,當時有一股婞直之風,非常盛行。所謂婞直,就是明知不是對手,也要站出來與權貴單挑,因為他們知道,背后有強大的輿論支持,盡管會面臨受迫害的危險,但同時也會獲得巨大的社會聲望,知名度一夜暴升。

有一個例子,很說明當時的這個風尚。主角是著名黨人領袖李固的兒子李燮,李固被梁冀誣殺之后,李燮四處逃亡,后來桓帝殺了梁冀,李固成了與梁氏集團長期作斗爭的英雄,桓帝四處打聽李固后人的消息,結果把李燮找了出來,拜他為議郎。

這個小李跟他父親老李一樣耿直,官雖不大,卻極為嫉惡如仇,尤其對宦官及其爪牙,小李聲稱見一回打一回。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個叫甄邵的人,這廝品質(zhì)惡劣,出賣朋友、投靠宦官,最差勁的,是一次遇著要升官,不巧他母親死了,按制度來說本人要回家守孝三年,這樣以來升官的機會就會錯過。

甄邵偷偷把他娘埋在馬棚里,等拿到委任狀以后才發(fā)喪,道德水平差到如此。但他投靠宦官,官場上一帆風順,沒有人敢惹。

小李也知道這個人,早就看他不順眼,這回恰巧遇上,怎能放過?他下令讓隨從把甄邵的車子推翻,扔到溝里,上去一頓暴揍。打完之后還不解氣,小李找來一個條幅,批了幾個大字:“諂貴賣友,貪官埋母”,掛在甄邵的背上,讓這小子游街出丑。

事情過后,李燮竟然什么事都沒有,反而名聲更大。

這是因為,宦官們權勢雖大但內(nèi)心很虛,尤其一涉及到民意、輿論,他們更是膽顫心驚,在貌似強大的外表下,他們有一顆脆弱不堪的心。

對于婞直的人而言,之所以不害怕宦官報復,是因為這件事情已然被他們鬧大。這是全部的要領,一定要鬧大,成為輿論的焦點,這樣結果只有一個:風平浪靜。吃了虧的也不敢立即報復,否則反而成全了鬧事的一方。

所以曹操棒打蹇碩叔父時要偷偷告訴手下往死里打,打而不死,就是沒有鬧大,減弱了事件的影響力,反而不利。

蹇碩只好按兵不動,也許是想發(fā)作但卻找不到發(fā)泄口。蹇碩或許這樣安慰自己:你狂,讓你狂,你小子等著點,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曹操等不了那么久,他心里希望來一場風暴,而他居于風暴的正中心,他要利用這場風暴使自己的人氣進一步飚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