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因人而言(7)

18歲以后懂點說話技巧 作者:牡之


孔子不明白其話中的意思,便一再追問。丘吾子才說:“我少年時代愛好學習,周游天下,等回來時我的父母都死了,作為一個兒子竟不能為父母養(yǎng)老送終,這是第一大過失。我做齊國臣子多年,齊君現(xiàn)在奢侈驕橫,我多次勸諫都不被采納,這是第二大過失。我生平交友無數(shù),不料到后來都絕交了,這是第三大過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去而不回的,是時間;不能再見到的,是父母。我是個大失敗者,還有什么臉面活在這個世上?”說完,丘吾子便投水而死。

人到了這種悲傷而自殺的地步,他的哀情可想而知。而孔子從聲氣識別出丘吾子的哭聲不是為了死者,而是有其他的原因,足見孔子識人之能。

 從音色中辨別人

《人體科學》雜志上說,人的聲音是氣流通過聲帶振動時發(fā)出的聲波。人體對聲波的感覺并不是沒有限度的。人的聽覺器官所能感受到的是頻率20000赫茲到20赫茲之間的聲波,低于20赫茲和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是人無法感受到的。

人的聲音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復雜的心理效應。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清濁,都能顯示出異常復雜的情感?!鹅`山秘葉》中有這么幾句話:“察其聲氣,而測其度;視其聲華,而別其質;聽其聲勢,而觀其力;考其聲情,而推其征。”其中的聲氣,略同于聲學中的音量,通過聲氣粗細,察看人的氣度;(聲勢相當于聲學中的音長,聲勢壯者,力量必大;聲華相當于聲學中的音質音色,聲華質美,則其人性善品高;)聲情相當于帶感情的聲音。人有喜怒哀樂恐悲傷七情,在語音中必然有所表現(xiàn),即“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人的喜怒哀樂,必在音色中表現(xiàn)出來,即使人為極力掩飾和控制,也都會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1.凝重深沉者

這種人才高八斗、言辭雋永,對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準確,對社會、對他人較負責任,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于人情事理的復雜性,這種人往往得不到重用,抱負無法施展。

2.鋒銳嚴厲者

這種人言辭鋒銳,愛好爭辯。談話時他一旦逮住對方語言的漏洞就會不留情地反擊,讓對方無話可說。這種人看問題一針見血,眼光犀利,但由于急于找到并攻擊對方的弱點,從而忽略從總體上把握問題的關鍵,陷入舍本逐末,頂牛抬杠的處境而不能自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