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雙聽不得這么多廢話,抱著兒子,已三步兩步搶進(jìn)庵去了。庵里燃著細(xì)香,有點(diǎn)甜甜的,微微膩人,佛前一只谷草編的蒲團(tuán),雙雙看去,如一團(tuán)祥云。她把稻兒放在蒲團(tuán)上,不住叫:“兒呢兒呢,娘把你交給別人了……交給別人了?!币粋€(gè)老婆子舉起一只小榔頭,“當(dāng)”地一聲鐘罄響,真是讓人心膽俱裂的。
金稻兒在鐵相庵里捱了三天,竟揀回了一條命。
三三
金稻兒是在尼姑們的細(xì)手上長大的,長到八、九歲,唇紅齒白,出落得像個(gè)標(biāo)致的小姑娘。滿了十二歲,主持老尼給他剃度了,還取個(gè)非僧非俗的名字,叫“渡江”。不過,很少有人叫渡江是渡江,庵里都叫他是“娃娃”,或者“我的娃娃”。娃娃身子孱弱,尼姑們托了缽,穿鄉(xiāng)過鎮(zhèn)去給他求羊奶、牛奶、人奶,還買魚給他熬魚湯,熬得雪白,肉和骨頭都成了糊。村里殺年豬,有人家請了去念往生咒,就討一塊上好的五花肉,回庵剁了給娃娃做元子。主持老尼俗家成都府,待娃娃叫得清師太、師父、師伯、師叔、師姐了,就掐了蔥、苗,和了豆豉,親手給他炒川味回鍋肉,香得撲鼻子,是真正的佛跳墻。這娃娃就恃寵而嬌,在地上、墻上磕一下,或者誰說了他半句的重話,也不哭,也不鬧,卻是埋了頭,死也不吱聲,尼姑們托住他下巴讓他抬了頭,就看見他一雙大眼,淚水汪汪的,把她們心痛得趕緊抱住,不住口叫“乖娃娃”。
逢年過節(jié),主持老尼會打發(fā)娃娃回包家鎮(zhèn)老家探親。
回了老家,他卻依舊是稻兒。他不曉得爹已經(jīng)早沒了,當(dāng)然,他也從沒聽說過爹是何人,人在何方。他娘包雙雙,寡言少語,只木木地盯著他看。他長得不曉得像誰,瘦得如一根豆芽,披著袈裟,頭皮精光,吃飯要先打阿彌陀佛。雙雙看他,是看兒,也是看生人,心里像堵著一坨鐵。
金滿堂和老婆早被金有種的死訊摧垮了,頭發(fā)全白,端一碗飯手都打哆嗦,說一句話就流口水,是活不了幾年的老人了,根本不曉得該怎么跟這個(gè)小和尚親熱,雖然他還叫稻兒,還是他們的獨(dú)孫孫。稻兒看他們,也沒有話好說。吃的呢,因?yàn)榈緝核愠黾胰?,回家總是一桌蘿卜白菜,清湯寡水,吃得他肚子里發(fā)酸,卻也不說破自己在庵里是不忌魚肉的。捱過一夜,明天該回庵子了,爺爺、奶奶松口氣,往他手里塞幾個(gè)白面饃饃,或者一塊糯米糍粑,叮嚀天冷要加衣,走路要走大路,就去木工房里劈木頭、鋸板子。
雙雙卻咬緊了嘴巴不說話,也不給稻兒塞東西,也不送出門,只怔怔看著他,看得他發(fā)怵。他埋了頭,鞠個(gè)躬,雙手合十,退出門去。
稻兒自懂事起,就是害怕母親的。
回鐵相庵的路有兩條,一是順著江岸走,這就是大道。還有一條自然是小道,從包善人家兩全莊門樓前抄過去,要省下大半里。包忠良新近豢養(yǎng)了一條大黑狗,就放在院門前巡游,專咬借道的、要飯的,不曉得多少人曾被它撕得血淋淋。但稻兒大道走膩了,江上百舸爭流,也成了尋常的一幅畫,走著走著,就岔到了石板小道上。小道掩在油菜地里,正是清明過后,下過釅稠的雨水,油菜花落得滿地是金,鼻子里都是水煙氣和油菜香,他手里的缽,盛著奶奶剛從蒸籠里取出的一塊熱糍粑。穿出油菜地,就望見一箭之外,兩全莊門樓巍巍,成排成排的棗樹、桑樹從莊后抄出來,一直環(huán)住門口小河、拱橋、一片大曬場,說不出的富貴氣逼人。他稍一躊躇,還是徑直走過去。
金稻兒在鐵相庵里捱了三天,竟揀回了一條命。
三三
金稻兒是在尼姑們的細(xì)手上長大的,長到八、九歲,唇紅齒白,出落得像個(gè)標(biāo)致的小姑娘。滿了十二歲,主持老尼給他剃度了,還取個(gè)非僧非俗的名字,叫“渡江”。不過,很少有人叫渡江是渡江,庵里都叫他是“娃娃”,或者“我的娃娃”。娃娃身子孱弱,尼姑們托了缽,穿鄉(xiāng)過鎮(zhèn)去給他求羊奶、牛奶、人奶,還買魚給他熬魚湯,熬得雪白,肉和骨頭都成了糊。村里殺年豬,有人家請了去念往生咒,就討一塊上好的五花肉,回庵剁了給娃娃做元子。主持老尼俗家成都府,待娃娃叫得清師太、師父、師伯、師叔、師姐了,就掐了蔥、苗,和了豆豉,親手給他炒川味回鍋肉,香得撲鼻子,是真正的佛跳墻。這娃娃就恃寵而嬌,在地上、墻上磕一下,或者誰說了他半句的重話,也不哭,也不鬧,卻是埋了頭,死也不吱聲,尼姑們托住他下巴讓他抬了頭,就看見他一雙大眼,淚水汪汪的,把她們心痛得趕緊抱住,不住口叫“乖娃娃”。
逢年過節(jié),主持老尼會打發(fā)娃娃回包家鎮(zhèn)老家探親。
回了老家,他卻依舊是稻兒。他不曉得爹已經(jīng)早沒了,當(dāng)然,他也從沒聽說過爹是何人,人在何方。他娘包雙雙,寡言少語,只木木地盯著他看。他長得不曉得像誰,瘦得如一根豆芽,披著袈裟,頭皮精光,吃飯要先打阿彌陀佛。雙雙看他,是看兒,也是看生人,心里像堵著一坨鐵。
金滿堂和老婆早被金有種的死訊摧垮了,頭發(fā)全白,端一碗飯手都打哆嗦,說一句話就流口水,是活不了幾年的老人了,根本不曉得該怎么跟這個(gè)小和尚親熱,雖然他還叫稻兒,還是他們的獨(dú)孫孫。稻兒看他們,也沒有話好說。吃的呢,因?yàn)榈緝核愠黾胰?,回家總是一桌蘿卜白菜,清湯寡水,吃得他肚子里發(fā)酸,卻也不說破自己在庵里是不忌魚肉的。捱過一夜,明天該回庵子了,爺爺、奶奶松口氣,往他手里塞幾個(gè)白面饃饃,或者一塊糯米糍粑,叮嚀天冷要加衣,走路要走大路,就去木工房里劈木頭、鋸板子。
雙雙卻咬緊了嘴巴不說話,也不給稻兒塞東西,也不送出門,只怔怔看著他,看得他發(fā)怵。他埋了頭,鞠個(gè)躬,雙手合十,退出門去。
稻兒自懂事起,就是害怕母親的。
回鐵相庵的路有兩條,一是順著江岸走,這就是大道。還有一條自然是小道,從包善人家兩全莊門樓前抄過去,要省下大半里。包忠良新近豢養(yǎng)了一條大黑狗,就放在院門前巡游,專咬借道的、要飯的,不曉得多少人曾被它撕得血淋淋。但稻兒大道走膩了,江上百舸爭流,也成了尋常的一幅畫,走著走著,就岔到了石板小道上。小道掩在油菜地里,正是清明過后,下過釅稠的雨水,油菜花落得滿地是金,鼻子里都是水煙氣和油菜香,他手里的缽,盛著奶奶剛從蒸籠里取出的一塊熱糍粑。穿出油菜地,就望見一箭之外,兩全莊門樓巍巍,成排成排的棗樹、桑樹從莊后抄出來,一直環(huán)住門口小河、拱橋、一片大曬場,說不出的富貴氣逼人。他稍一躊躇,還是徑直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