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1972)國門洞開(2)

毛澤東最后七年風雨路 作者:顧保孜


   第三章 (1972)國門洞開(2)
  
  在精神與身體雙重打壓下,11月下旬,毛澤東又患了一次重病,經(jīng)過醫(yī)生全力搶救,方才脫離危險。一個半月來,他的身體都沒有恢復元氣。雙腳嚴重浮腫,原先的布鞋、拖鞋一雙都穿不上了。工作人員趕制了兩雙特別寬大的拖鞋,好讓毛澤東穿著能夠散散步。
  
  毛澤東帶著一身疾病邁入了1972年新年的門檻。此時的北京也進入了數(shù)九寒冬的季節(jié)。
  
  寒流、大雪交替突襲而來,中央各種會議也少了許多。
  
  毛澤東因為身體的緣故,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不要說進人民大會堂主持會議了。此時與中南海新華門一步之遙的人民大會堂在毛澤東政治生涯中已成為“遙遠的地方”。從1971年9月林彪叛逃到1973年10月,兩年多后,他才走進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當他步履蹣跚地出現(xiàn)在全國黨員代表的視線里時,幾乎所有代表的臉上都閃過驚詫的表情,大家內(nèi)心頓時沉重起來。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擺在人們面前:毛澤東老了!
  
  失去健康的毛澤東,整日躺在床上看大本線裝書,可是就在此時,他又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睛不僅老花程度加深,白內(nèi)障也隨之嚴重起來,“內(nèi)憂外患”導致他的情緒越來越不好,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了十幾年的機要秘書張玉鳳對此就深有體會。
  
  曾經(jīng)有記者問她:“毛主席向你們發(fā)脾氣嗎?”
  
  張玉鳳毫不猶豫地回答:“發(fā)?。保梗罚澳暌院螅飨眢w患了多種疾病,有時情緒不好,漸漸地,我就覺得毛主席也和平常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不過,他始終像父親一樣對待我們工作人員,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我們在他身邊久了,他也熟悉了我們,就像對家里人一樣。有時遇到我們做錯了事,或是他的情緒不好,就會發(fā)脾氣。當時我也覺得委屈,覺得自己已經(jīng)盡責盡力了,還是挨批評?,F(xiàn)在看來,這不能怪主席。他操勞的是國家大事,加上國際風云不斷地變幻,國內(nèi)形勢也不穩(wěn)定,他心頭有很重的壓力。這些都是我們年輕人無法認識和體會的。所以就不能準確把握主席的內(nèi)心活動。比如,主席正在看文件,我見飯要涼了,就提醒主席說:主席,飯菜要涼了,還是先吃飯吧。主席一聽,火了:你沒有見我在看文件嗎?不吃!不過,主席發(fā)脾氣,從不往心里去,發(fā)完也就忘了,并不計較我們的過失。 主席一輩子愛看書,他讀書幾乎達到手不釋卷的程度。主席讀書有個習慣,不愛坐著看,常常捧著書靠在床上看。他的眼睛老花,又有白內(nèi)障,看不清字體,卻又不肯配帶老花鏡,只好借助放大鏡看書。放大鏡是象牙做的框,很重,他竟能拿著看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書。主席讀書范圍很廣,歷史天文地理文學,幾乎沒有他不讀的?!?br>  
  依靠讀書舒緩內(nèi)心的負累,或許是毛澤東一種減壓的方式。他習慣從歷史中尋覓政治靈感的毛澤東又從歷代文人墨客的懷古詩中,為林彪一伙反黨篡權(quán)找到相似的歷史原型。記得當時社會上流傳一時的唐朝杜牧的“折戟沉沙”等作,都是毛澤東讀古書中挑選出來的。諸如“試玉還須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一類詩句,說明歷朝歷代接班人的選取都非常之難,都真?zhèn)坞y辨,而且被選者要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今天的共產(chǎn)黨政權(quán)也是如此……毛澤東要讓歷史照進現(xiàn)實,借古人之口為今天的政治說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