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2)

東漢開國 作者:魏新


這么恐怖的氣氛,這支部隊到現(xiàn)在,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史書記載“漢軍大敗”,被打得落花流水,劉秀在混戰(zhàn)中“單馬遁走”,一個人騎著一匹馬往外跑,幸好他現(xiàn)在有馬騎了,要是還騎著牛,肯定連牛一起被宰了。就在逃跑的路上,劉秀看到了一個人,他的妹妹劉伯姬。我們知道,劉秀有兩個姐姐,兩個哥哥,就這么一個妹妹,劉秀趕緊讓自己的妹妹上馬,兩個人“共騎而奔”。劉秀這個人確實是很厚道的。同樣是在逃跑的路上,當初劉邦被項羽追,擔心馬車上多了兒子和女兒影響車速,就把兒子女兒往下邊踹。劉邦的手下夏侯嬰趕緊停車去抱,抱上來一次踹下去一次,一連好幾次:那可是劉邦自己的孩子,都能當足球踢,要是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得當高爾夫球,一竿子打到非洲去啊。薄情寡義的劉邦能有劉秀這么一個重情義的后人,不容易。

劉秀帶著妹妹,兩個人騎著馬跑,馬的速度也慢了很多。大霧之中,劉秀他們也沒有什么方向,只知道往前跑,后面白花花一片,是雪崩一樣的追兵。沒跑多遠,劉秀看到前面漸漸散去的大霧中,有幾個熟悉的身影,是他的二姐劉元,正帶著三個女兒跌跌撞撞往前跑。前文說過,劉秀的二姐對他很好,他落難時避吏新野,就住在二姐家。二姐夫鄧晨對他的起義也是非常支持,帶著族人和門客,有一千多人前來投奔,一家老小都來了。所以,這時劉秀見到二姐,能不救嗎?他趕緊從馬上下來,讓二姐上馬。二姐上馬了嗎?二姐說:

行矣,不能相救,無為兩沒矣。(《后漢書》卷一五《鄧晨傳》)二姐的話很冷靜:“馬只有一匹,你們救不了我們,你們快逃命吧,總比都死在這里要好啊?!倍闶抢碇堑?,這匹從新野尉那里弄來的馬,能帶一個人就不錯,她們娘四個都上去,人活不了,馬都得累死。劉秀還在猶豫,后面的追兵就來了。他別無選擇,只好上馬,帶著妹妹狂奔。

劉秀的二姐和三個外甥女,都被敵人殺死了。騎在馬上的劉秀肯定知道身后發(fā)生的一切,但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也許,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對劉伯姬說:“妹妹,抱緊我,別回頭?!?/p>

史書上對這一段的記載,非常感人。我們相信,這件事情對劉秀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史書上說是二姐劉元讓劉秀跑的,但是劉秀畢竟是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能讓二姐和妹妹一起上馬,自己抵擋一陣,或者自己撒丫子跑,或者再搶匹馬跑呢?他面前不光是二姐,還有二姐的三個女兒?所以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劉秀的內(nèi)心里也有很脆弱的一面,也有膽怯的一面。

這時的劉秀,膽怯是很自然的。他還只是一個大男孩,他還沒有在戰(zhàn)爭中磨煉成一名真正的男子漢。不過,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可以說非常大。這是他第一次意識到戰(zhàn)爭的殘酷,這種殘酷就像一種催化劑,讓他迅速成熟,讓他能夠面對更加漫長而殘酷的未來。

劉秀能做到這一點,相信她的二姐在九泉下也能瞑目,就像一句電影臺詞:“我不怕死,怕的是愛我者不知我為何而死?!边@也是二姐的良苦用心。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像劉元這樣的女性,她們外表柔弱,卻有著一顆勇敢的心。她們比那些留下貞節(jié)牌坊的烈女更值得我們銘記。在緊要關頭,她們舍棄了自己,成就了希望。讓我們記住她們的名字,她們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小長安一戰(zhàn),劉秀的二哥也被殺害了,幾十名宗室子弟也都死在了小長安的密霧中。其中,劉秀的叔父劉良的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死在了戰(zhàn)場上。要知道,他一開始,是反對起義的,這時,卻沒有再說一句反對的話。

最慘的是劉秀的二姐夫鄧晨,不光是失去了妻女,新野宰把他們家在新野的房子也毀了,祖墳也挖了。鄧晨家族的人怒斥他:咱家本來那么富裕,啥都有,你為啥要跟著你媳婦家的人往湯鍋里面跳呢?他們劉家的事,咱們鄧家跟著摻和干啥啊。鄧晨后悔了嗎?沒有。史料上說他“終無恨色”。劉秀后悔了嗎?也沒有。劉 后悔了嗎?更沒有。他們看起來“無恨”,其實,他們的恨,已經(jīng)轉換成了對王莽政府的血海深仇、滔天大恨。

但是,這個仇他們還有機會報嗎?眼看著就全軍覆沒了,又多虧了劉秀另一個叫劉祉的遠房堂兄弟,此人本來在部隊里面殿后,當他知道前面的主力遭到伏擊已經(jīng)潰敗,立即回撤守住了棘陽。劉祉剛進棘陽,王莽軍隊就到了城下。并且告訴劉祉,他的母親、妻子和兒女都被抓了。在這樣的威脅下,他依然堅持守住了棘陽,為整個部隊保住了唯一的落腳點,結果,他的母親、妻子、兒女、弟弟等幾十口親屬,都被處斬了。他們可以失去家,是因為他們要讓國重新成為他們的家。

小長安戰(zhàn)敗后,劉 、劉秀和他的兄弟姐妹,依然有決心和王莽的部隊血戰(zhàn)到底,但是,隊伍內(nèi)部有人不愿意打了,打怕了。那是兩支和柱天都部聯(lián)盟的部隊,一支叫新市軍,另一支叫平林軍。由于劉秀他們兄弟姐妹的力量太單薄,所以從起義一開始,劉 就做了一個決定,聯(lián)合這兩支部隊一起戰(zhàn)斗。這兩支部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屬于綠林軍的分支。

一三 綠林是不是好漢綠林軍,有一個容易念錯的字,就是“綠”,很多人經(jīng)常讀成綠(lǜ慮)。想當然嘛,林子就應該是綠的。其實在這里讀綠(lù路),來自于一個地名,叫綠林山,在今天的湖北當陽,也有說在今天湖北的大洪山的。王莽篡位后,綠林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支農(nóng)民起義部隊,就是劉秀和劉 要去聯(lián)合的綠林軍。與綠林軍合作的原因很簡單,劉秀的兄弟姐妹們?nèi)藬?shù)太少,劉家宗室子弟加上門客,一共不到一萬人,而南陽郡的王莽部隊,史料記載有十幾萬人。那么綠林軍為什么愿意與劉秀他們合作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一下綠林軍是怎么形成和發(fā)展的。美國的企業(yè)史學家錢德勒有一個理論,關于“組織結構生命周期”。這個理論用來談綠林軍,非常合適。錢德勒說,一個組織必然要經(jīng)過四個時期。

這四個時期,也正是綠林軍在和劉秀、劉 聯(lián)合前,所經(jīng)歷的四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起步期。這個時期一般都是初級組織,以領導的個人能力為主,通過領導的個人能力,團結一批人來進行創(chuàng)業(yè)。綠林軍是怎么起步的呢?由于災荒和王莽政府的腐朽,出現(xiàn)了大量沒有飯吃的難民。在荊州一帶,很多人跑到野地里去挖鳧茈吃,“鳧茈”就是一種野荸薺,好吃不好吃不知道,反正能填飽肚子。不過,野荸薺畢竟有限,平時大家估計也就是偶爾吃一吃,調(diào)劑一下胃口。用現(xiàn)在一句話來說,吃的不是野荸薺,是寂寞。一旦沒飯吃,野荸薺就珍貴了。為了得到它,很多人不惜代價去搶,這時搶的不是野荸薺,是命。因為搶野荸薺,經(jīng)常出人命。這事得有人管,政府那么昏庸,顧不上管,有兩個人出現(xiàn)了,一個叫王匡,另一個叫王鳳。這兩個人出頭,為大家“平理諍訟”,主持公道,維護秩序。別搶了,大家排隊分。所以,最初就形成了一個幾百人的組織,相當于一個民間野荸薺協(xié)會,簡稱荸協(xié)吧,王匡和王鳳是荸協(xié)會長,荸協(xié)下面還有不少理事,綠林軍就算是起步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