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與徐悲鴻的名字分不開,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徐悲鴻曾經執(zhí)教的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劃入南師大美術系,美術系近年又擴展為美術學院。而今南師大老校區(qū),是原來的金陵女子學院舊址。
在南師大美術學院的資料室,保存著徐悲鴻親筆批注的石印教材,這是美術學院引以為自豪的珍貴文物。我去采訪時,資料員抱出一大包來,深灰的封面,遒勁的書法,原教材的題目與徐悲鴻的批語渾然一體?!秴遣T畫冊》:“須深會此意,不可僅徒以貌求之?!薄秴桥d金北樓畫冊》:“綠肥紅瘦,可稱佳作?!薄独墒缹幃嬊』实鄞航荚囻R圖》:“雖無韻致不失精”。《某山水畫集》:“惡劣”,《某花卉合冊》:“秀色可餐”,《某仕女花鳥草蟲合冊》:“略有可取”。
我碰上南師大繪畫系主任高柏年,他在指導學生畫素描。面前的石膏教具生動逼真,似乎在它們周圍,仍縈繞著徐悲鴻教課的聲音。高柏年說:“徐悲鴻帶回來的,都是全身大石膏,有的兩米高,有的超過兩米多。其中包括,一個全身的《維納斯》,兩個全身的《奴隸》,一個全身的《擲矛者》,還有一個全身的《斗士》和一個《擲鐵餅者》?!?/p>
在歐洲留學期間苦練素描寫生的徐悲鴻,曾經得益于西方大師的雕像。當年赴歐洲留學、游學、考察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惟有徐悲鴻帶回了巨大的六尊石膏像,而且無私地獻給中大藝術系,填補了中國美術教育的空白。它們曾經培養(yǎng)過幾代學生,讓一代又一代人受惠,其中不少在它們面前寫生的學生,早已成為很有聲望的畫壇名家。
學生畫石膏像寫生熟練了,徐悲鴻就安排裸體人物寫生課。先從上海請來一位女模特兒,又在南京物色了三位。徐悲鴻對模特兒很尊重,也要求學生尊重。有的其他系教授不懷好意,曾問藝術系學生徐風說:“學生作實物寫生為何要用裸體人物?狗也可以用嘛!”徐風照搬徐悲鴻的話反唇相譏:“人為萬物之靈,五官端正,身體曲線多美,獸類怎么可以相比!”
徐風把這段對話告訴徐悲鴻,徐悲鴻感慨道:“你講得對!封建殘余思想嚴重存在,無怪鼠目寸光的人少見多怪!知道這種觀念不合時代潮流,轉變也不容易。根本的辦法,還是大力宣傳和推廣現(xiàn)代藝術教育,我們做努力吧?!?/p>
同樣作為徐悲鴻的學生,曾經主持過中央美院研究生班的著名畫家韋啟美至今難忘的,是徐悲鴻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學生不出國門,就能體味西方繪畫寫實傳統(tǒng)的精華。此時,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開始形成,那就是重視基礎、師法造化、中西結合、提倡寫實主義。中國美術走改革之路的理念,已經融入徐悲鴻的教學之中。
國立中央大學的舊址,是在今天的東南大學主校區(qū)。中大的禮堂還在,圓型蒼穹的標志性建筑,曾經是包括徐悲鴻在內的中大著名教授講演的地方。可惜中大藝術系老屋大多不在了,一片樹叢中留有一處平房,屋檐中間橫匾曰“梅庵”,是僅存的中大藝術系教室。踏在吱吱作響的紅木地板上,似乎徐悲鴻和他的學生并沒走遠。
“梅庵”前一棵老松樹,高大的軀干上綁著支架,柔韌的樹枝成弧狀低垂,一部分已是光禿禿的,另一部分仍有蓬勃綠色。這就是有名的“六朝松”,據(jù)說是六朝人種植,與南京古城一樣古老。站在“六朝松”下,徐悲鴻和他的學生有一張合影照片。時間應該是春天,穿著西裝的徐悲鴻怡然含笑,旁邊的同學也都放松自然,女生則身著毛衣,把脫下的外套挽在胳膊上。微笑著的孫多慈亭亭玉立,臉上沒有任何苦惱的痕跡。
命運似乎對她格外關照。在國立中央大學校園,滿足了一個女子追求藝術的愿望,而遇到畫壇大師徐悲鴻的悉心栽培,學業(yè)大有長進,前程不可限量。她太美麗,太年輕,在校園如鮮花一樣開放,很難想像世事的艱辛、人心的叵測和莫名的妒忌。
一九三五年,徐悲鴻找上海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舒新城,請老友出版一本年輕畫家的畫冊。當舒新城知道徐悲鴻推薦的是孫多慈,大為吃驚。他當然明了徐悲鴻對孫多慈的特殊感情,但一家知名的書局,出版一個大學四年級學生的作品集,從未有過。當時能印畫冊出版,許多畫家都覺得可望而不可及,沒有很深的造詣和很大的名氣不敢碰。
時隔七十年,我走進上海陜西北路457號上海辭書出版社,而更早的時候,則是上海中華書局所在地。幾棟兩層小樓屬于文物保護建筑,回廊寬闊,圓柱挺立,窗戶呈半圓狀。五十年代中華書局遷往北京,其中的《辭?!肪庉嫴繘]有走,成立了上海辭書出版社,而上海中華書局圖書館也留下了,并入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四九年后,舒新城先生任《辭?!肪庉嬑瘑T會第一任主編,主持《辭?!罚?936年版)的修訂,一九六○年去世。
曾撰寫《徐悲鴻年譜》等專著的王震,已經和圖書館接洽,把我要查的老畫冊從故紙堆中翻出來,摞在圖書目錄廳的長方桌上。他給我看線裝本《孫多慈素描集》,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華書局出版,封面是深藍色厚紙,內里畫頁早就發(fā)黃了。
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五日徐悲鴻給舒新城寫了封信,交給孫多慈帶往上海。這封徐悲鴻的親筆信,印證了王震對這段史實的研究:“新城吾兄惠鑒:前承允為慈刊集,感荷無量。知真賞不必自我,而公道猶在人間,庶幾弟與慈之誠得大白于天下也。茲囑其攜稿奉教,乞予指示一切!彼毫無經驗,惟祈足下代辦妥善,不勝拜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