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其實農民的順應自然的思想要比城里人強得多,或者說,他們更能夠正確地面對死亡。比如同樣得了一個病,城里人會急得團轉轉,似乎嘩啦啦天塌下來了,農民呢,也不是不著急,也會到處求醫(yī),但他們骨子里有一種與身俱來的聽天由命的思想,能看則看,不能看,沒錢看,或者找不到好醫(yī)生,也可以找巫婆。其實他們心里也不相信巫婆,至少半信半疑,他們甚至一邊說著巫婆的壞話,一邊嫉妒著巫婆的錢財,一邊去找巫婆,這就是你說的,更多的是尋找一種心理慰藉。
汪:假藥的問題也可以作如是觀。在過去,誰也不能以實證的方式,通過實驗室來證明中藥的藥理,當然同樣不可能去證偽,在這個前提下,真、假藥是沒有區(qū)別的。人們對藥的選擇是基于經驗與信任,所以,才有世世代代的祖?zhèn)髅胤街f,白善花不能不說是苦心孤詣,為了得到萬人壽的所謂秘方,她不惜以婚姻為代價。
范:何況這個假柳二月真白善花自己也懂一點醫(yī),最后她還想競爭后窯合作醫(yī)療站醫(yī)生的崗位呢。她深知祖?zhèn)髅胤皆谵r民中的威信,所以不惜和萬泉和結婚、然后以不存在的祖?zhèn)髅胤綖榛献?,生產假藥。農民果然中計,不僅農民中計,城里的大醫(yī)院、老專家也被“祖?zhèn)髅胤健泵闪恕0咨苹ǖ男袨?,不僅是鉆了農村缺醫(yī)少藥和農民文明程度低的空子,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現代醫(yī)學沖擊不到或者沖擊不力的相對落后的地區(qū),農民仍然很崇拜祖?zhèn)髅胤健?br>
汪:私人診所的成本管理是很難的,因為醫(yī)療即使作為產業(yè)也不同于其他。小說中萬萬金一直想把這件事做成,幾起幾伏,未能如愿,所以小說的最后把希望放在“三結合的試點”上,即“由鎮(zhèn)政府貼一部分,村里貼一部分,農民自己再出一部分,組成一個新型的合作醫(yī)療診所”。針對現在農村的醫(yī)療衛(wèi)生現狀,專家給出的理想方案是增加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健全農村衛(wèi)生機構體系,推進改革、放活經營,加強監(jiān)管、規(guī)范服務,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符合農民需求的醫(yī)療保障制度。你這部作品到是都說到了,但到底能不能解決目前的鄉(xiāng)村醫(yī)療難題還說不明,作品對此沒展開,但留了個尾巴“鎮(zhèn)政府暫時拿不出錢來支持我們,讓村里先墊上”。這是一個過程,一個中國鄉(xiāng)村醫(yī)學簡史,更是一個中國江南鄉(xiāng)土社會史與文化史。
范:我是努力把生活化開來,一點一點地寫出來,無論是不是史,無論是什么史,小說應該將這些史放在小說的背后,所以我盡量少寫政治的背景,少寫文革,也沒多寫改革,知青和下放干部也都是次要的,都是很快就過去的,只有農民,只有萬泉和和萬人壽,永遠在那里。史在他們身上。
三、我現在這種寫法,實際是反彈琵琶
汪:今天一個朋友問我,怎么看待長篇小說這種文體?它必備的要素有哪些?我說沒有什么是必備的,你以為是必備的那些東西可能是別人恰恰要拋棄的。
范:這話說得太精彩,又經典,一位批評家能夠如此“體貼”和“體會”寫作者的感受,真是太難得。第一,寫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常常是身不由己的,不知道被一種什么東西拖拉著,牽引著,就這么往前走,來不及考慮這部作品之外的其實許多東西,比如“必備”什么,如果考慮太多了,也許會無從下筆,會覺得面前有許多路,結果反而就無路可走。第二,正如你說,即使研究和考慮了“必備”,也是各人各異,每個人的必備都不一樣,不可能一樣,也不應該一樣。
汪:我對長篇的看法受黑格爾和盧卡契的影響,已經陳舊了,我以為長篇要有刻劃成功的人物,當然不一定是現實主義意義中的所謂典型人物。
范:不一定是很典型的,但要有能夠讓人“會意”的人物,也就從前說的讓人產生共鳴、能夠和讀者溝通的人物。萬泉和就是一個不典型的人物,但我在寫他的時候,我跟他的精神是完全相通的,我常常為了他獨自面對電腦大笑不止,幸虧屋里只有我一個人,否則家人會以為我癡了,有時候為了他我心里很難過,隱隱的久久的心痛。這種情形在我過去的創(chuàng)作并不太多。我現在還不太清楚萬泉和給讀者的印象,但是我想,哪怕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和他溝通,甚至沒有人能夠和他溝通,我也喜歡他。
汪:假藥的問題也可以作如是觀。在過去,誰也不能以實證的方式,通過實驗室來證明中藥的藥理,當然同樣不可能去證偽,在這個前提下,真、假藥是沒有區(qū)別的。人們對藥的選擇是基于經驗與信任,所以,才有世世代代的祖?zhèn)髅胤街f,白善花不能不說是苦心孤詣,為了得到萬人壽的所謂秘方,她不惜以婚姻為代價。
范:何況這個假柳二月真白善花自己也懂一點醫(yī),最后她還想競爭后窯合作醫(yī)療站醫(yī)生的崗位呢。她深知祖?zhèn)髅胤皆谵r民中的威信,所以不惜和萬泉和結婚、然后以不存在的祖?zhèn)髅胤綖榛献?,生產假藥。農民果然中計,不僅農民中計,城里的大醫(yī)院、老專家也被“祖?zhèn)髅胤健泵闪恕0咨苹ǖ男袨?,不僅是鉆了農村缺醫(yī)少藥和農民文明程度低的空子,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現代醫(yī)學沖擊不到或者沖擊不力的相對落后的地區(qū),農民仍然很崇拜祖?zhèn)髅胤健?br>
汪:私人診所的成本管理是很難的,因為醫(yī)療即使作為產業(yè)也不同于其他。小說中萬萬金一直想把這件事做成,幾起幾伏,未能如愿,所以小說的最后把希望放在“三結合的試點”上,即“由鎮(zhèn)政府貼一部分,村里貼一部分,農民自己再出一部分,組成一個新型的合作醫(yī)療診所”。針對現在農村的醫(yī)療衛(wèi)生現狀,專家給出的理想方案是增加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健全農村衛(wèi)生機構體系,推進改革、放活經營,加強監(jiān)管、規(guī)范服務,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符合農民需求的醫(yī)療保障制度。你這部作品到是都說到了,但到底能不能解決目前的鄉(xiāng)村醫(yī)療難題還說不明,作品對此沒展開,但留了個尾巴“鎮(zhèn)政府暫時拿不出錢來支持我們,讓村里先墊上”。這是一個過程,一個中國鄉(xiāng)村醫(yī)學簡史,更是一個中國江南鄉(xiāng)土社會史與文化史。
范:我是努力把生活化開來,一點一點地寫出來,無論是不是史,無論是什么史,小說應該將這些史放在小說的背后,所以我盡量少寫政治的背景,少寫文革,也沒多寫改革,知青和下放干部也都是次要的,都是很快就過去的,只有農民,只有萬泉和和萬人壽,永遠在那里。史在他們身上。
三、我現在這種寫法,實際是反彈琵琶
汪:今天一個朋友問我,怎么看待長篇小說這種文體?它必備的要素有哪些?我說沒有什么是必備的,你以為是必備的那些東西可能是別人恰恰要拋棄的。
范:這話說得太精彩,又經典,一位批評家能夠如此“體貼”和“體會”寫作者的感受,真是太難得。第一,寫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常常是身不由己的,不知道被一種什么東西拖拉著,牽引著,就這么往前走,來不及考慮這部作品之外的其實許多東西,比如“必備”什么,如果考慮太多了,也許會無從下筆,會覺得面前有許多路,結果反而就無路可走。第二,正如你說,即使研究和考慮了“必備”,也是各人各異,每個人的必備都不一樣,不可能一樣,也不應該一樣。
汪:我對長篇的看法受黑格爾和盧卡契的影響,已經陳舊了,我以為長篇要有刻劃成功的人物,當然不一定是現實主義意義中的所謂典型人物。
范:不一定是很典型的,但要有能夠讓人“會意”的人物,也就從前說的讓人產生共鳴、能夠和讀者溝通的人物。萬泉和就是一個不典型的人物,但我在寫他的時候,我跟他的精神是完全相通的,我常常為了他獨自面對電腦大笑不止,幸虧屋里只有我一個人,否則家人會以為我癡了,有時候為了他我心里很難過,隱隱的久久的心痛。這種情形在我過去的創(chuàng)作并不太多。我現在還不太清楚萬泉和給讀者的印象,但是我想,哪怕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和他溝通,甚至沒有人能夠和他溝通,我也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