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下了決心的,安春順勢把田地租給老八。安春呢,把田租了又快活又實惠:先是稻谷還沒收割就去人家糧倉里收租,把冬下的租先稱了去,吃完了米,又來稱。老八道:“公糧也替你交了,租也取走了,還來做甚?”安春理直氣壯道:“那點租哪里夠吃,明年一年也是給你種的,把租先給了我再說?!钡竟冗€沒種出來,一兩年的租都已經(jīng)收了。老八到街上說了出去,被傳為笑話,道安春是天生做地主的,這是后話,暫不提它。
那美景要爹將自己的地也租了,李福仁死活不肯,道:“我只是身體不如前了,又不是不能做了,田地若租出去,我卻做甚?”美景道:“你不要不信,如今你是老了,該休息了,若再閃了腰崴了腳的,倒是要花大錢。”李福仁執(zhí)拗道:“什么話,村里八九十歲還下地的也有,怎么單我就老了。別人不說,那李兆壽也是比我大的,人瘦得跟一把人干似的,一家的地都是他在做。做農(nóng)的哪有那么嬌貴!”美景道:“人跟人是不一樣的,你要先歇一陣子。你若不歇,這樣干下去,只怕兒子們非但不懂得養(yǎng)你,反都得依賴你?!崩罡H实溃骸拔铱克麄凁B(yǎng)我?那是別指望了,沒有一個能頂替農(nóng)活的。說是養(yǎng)池做事業(yè),也沒有一個成的,不提也罷!”父女掰了半天,李福仁硬是不依,常氏也勸美景道:“他不服老,你莫管他,要做讓他做,將來有一天做不動了,自然懂得消停。”美景也無法,只好不時送一兩斤羊肉來,獨讓他吃,卻是有效的,李福仁的腿腳乏力有所好轉(zhuǎn)!此為第三樁事。
此三樁事:第一樁,仗最終沒有打成,只不過一場虛驚。第二樁,李兆壽自從過上孤家寡人的日子,又添了新的煩惱。第三樁,李福仁閃了腰,乃是一道坎,雖然田地還在做,但體力一年不如一年,從此走向暮年了。此三件,為李福仁過了七十大壽這一年記憶猶存的三件大事。
卻說雷荷花生了第二胎男娃后,一邊要帶兩個孩子一邊要從早到晚忙家務(wù),自覺繁重,因二春多在外面的,幫不了手,才曉得當家有當家的難處。有次回娘家,便說了這般苦楚。她娘道:“你婆婆不會幫你一把?”雷荷花道:“婆婆她整日洗涮忙著,如今年歲大了,有了時間也喜歡去左鄰右舍閑叨,怎能指望她的?!彼锸呛卧S人?乃是閑坐草屋中,卻能運籌千里外的,說她是女諸葛便是女諸葛,說她是老精鬼便是老精鬼。當下便給雷荷花一個錦囊妙計,只回去依計而行。那雷荷花回了來,便跟常氏說了男人不在家自己拖帶兩個子女的麻煩,又道:“娘,如今我看就你和爹兩個人吃,不如我們合在一起吃了,柴火也省。”常氏一怔道:“哎喲,你今日才說,其實我老早就這么想過了,都是小家庭,分開了是浪費得緊,我也幫不上你忙的?!痹瓉韮煞阶焐蠜]說,心里都十分清楚,分家之后,柴米油鹽本不要雙倍的都成了雙倍的了,農(nóng)家人都是盤算著過日子,都知道合起來吃能省了不少的。
當下待二春回來,合家商議了之后,便商定每月交一百元到常氏這里做了伙食費,合起來吃了,其他的錢各自管各自的。這比起原先一股腦把錢交到常氏手里操持,要讓雷荷花放心得多了。在農(nóng)村,要么就是婆婆當家,要么就是媳婦當家,這種合家的,卻比較少見,鄰里都將它做了奇聞傳開。后來又有人打聽到是親家母的主意,都道這個親家母是精明的。又,因李福仁體力退了,在美景等勸說下,終于把一半的田地租了出去,若谷子不夠吃,則要一起去買的。不論這家是媳婦還是爹娘主持,二春沒有分毫意見,只是一如既往干他的活。
年復(fù)一年,無事則過,有事則提。卻說安春把田租都預(yù)支了,到了農(nóng)歷六月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吃早米,噴香可人的,倒讓清河饞了嘴,便使喚珍珍道:“到阿婆那里去要袋新米吃?!蹦钦湔湟延芯艢q,頗懂事了,安春常支使她去常氏那里借米借錢的,熟絡(luò)得很,當下便找袋子去。清河道:“不要找袋子,阿婆那里有,要偷偷跟阿婆去說?!闭湔渎犜?,便蹦著小腳一路來了。常氏剛摘了茉莉花回來,正在后廳石臺上洗臉擦汗,珍珍便道:“阿婆你低下頭來,我有話跟你說?!背J媳銈?cè)了頭道:“乖兒,有什么話對阿婆說的?!闭湔渑首〕J系念^,附著耳朵道:“媽媽說想要吃早米,叫你偷偷取一袋。”常氏嘴里不由抱怨道:“你爹自己不種田,這時候倒懂得吃早米?!弊炖锉闶沁@么說著,心中是答應(yīng)的,這一點珍珍心里也知,當下便等著常氏。常氏道:“阿婆一身臭汗,讓我擦洗完了再給你取?!庇謫柕溃骸澳闶遣皇欠偶倭??若是放假了明日跟阿婆采茉莉花去?!闭湔淅蠈嵈鸬溃骸胺偶倭?,媽媽要我抱弟弟呢。”又找話題給奶奶聽,道:“阿婆,老師說香港收回來了!”常氏邊用濕毛巾擦背邊應(yīng)聲道:“哦,收回來啦,放在哪里,莫不是放在縣里?”珍珍茫然道:“老師沒說。”常氏道:“若放在縣里,叫你爸爸帶你去看,長長見識?!碑斚虏料赐炅?,便領(lǐng)了珍珍去樓上谷倉里取米。因老鼠猖獗,碾過的米放了一甕在廚房,剩下的收在糧倉。常氏在糧倉找了個魚鱗袋子,裝下一二十斤新米,讓珍珍試著背了,問道:“能背得動嗎?”珍珍道:“背得動?!背J线€在一塊一塊地放糧倉的門板,珍珍興沖沖自顧背下樓去了。恰在樓梯口被雷荷花看見了,一眼就曉得是怎么回事,頗為不悅道:“珍珍,往后別來阿婆這里要米了,我們自己都不夠吃的。”珍珍已到了領(lǐng)悟人情世故的年齡,只怯生生停了一下,便做賊似的一溜煙跑了,隱約聽得雷荷花在后面不滿道:“吃白食的一家子……”
那美景要爹將自己的地也租了,李福仁死活不肯,道:“我只是身體不如前了,又不是不能做了,田地若租出去,我卻做甚?”美景道:“你不要不信,如今你是老了,該休息了,若再閃了腰崴了腳的,倒是要花大錢。”李福仁執(zhí)拗道:“什么話,村里八九十歲還下地的也有,怎么單我就老了。別人不說,那李兆壽也是比我大的,人瘦得跟一把人干似的,一家的地都是他在做。做農(nóng)的哪有那么嬌貴!”美景道:“人跟人是不一樣的,你要先歇一陣子。你若不歇,這樣干下去,只怕兒子們非但不懂得養(yǎng)你,反都得依賴你?!崩罡H实溃骸拔铱克麄凁B(yǎng)我?那是別指望了,沒有一個能頂替農(nóng)活的。說是養(yǎng)池做事業(yè),也沒有一個成的,不提也罷!”父女掰了半天,李福仁硬是不依,常氏也勸美景道:“他不服老,你莫管他,要做讓他做,將來有一天做不動了,自然懂得消停。”美景也無法,只好不時送一兩斤羊肉來,獨讓他吃,卻是有效的,李福仁的腿腳乏力有所好轉(zhuǎn)!此為第三樁事。
此三樁事:第一樁,仗最終沒有打成,只不過一場虛驚。第二樁,李兆壽自從過上孤家寡人的日子,又添了新的煩惱。第三樁,李福仁閃了腰,乃是一道坎,雖然田地還在做,但體力一年不如一年,從此走向暮年了。此三件,為李福仁過了七十大壽這一年記憶猶存的三件大事。
卻說雷荷花生了第二胎男娃后,一邊要帶兩個孩子一邊要從早到晚忙家務(wù),自覺繁重,因二春多在外面的,幫不了手,才曉得當家有當家的難處。有次回娘家,便說了這般苦楚。她娘道:“你婆婆不會幫你一把?”雷荷花道:“婆婆她整日洗涮忙著,如今年歲大了,有了時間也喜歡去左鄰右舍閑叨,怎能指望她的?!彼锸呛卧S人?乃是閑坐草屋中,卻能運籌千里外的,說她是女諸葛便是女諸葛,說她是老精鬼便是老精鬼。當下便給雷荷花一個錦囊妙計,只回去依計而行。那雷荷花回了來,便跟常氏說了男人不在家自己拖帶兩個子女的麻煩,又道:“娘,如今我看就你和爹兩個人吃,不如我們合在一起吃了,柴火也省。”常氏一怔道:“哎喲,你今日才說,其實我老早就這么想過了,都是小家庭,分開了是浪費得緊,我也幫不上你忙的?!痹瓉韮煞阶焐蠜]說,心里都十分清楚,分家之后,柴米油鹽本不要雙倍的都成了雙倍的了,農(nóng)家人都是盤算著過日子,都知道合起來吃能省了不少的。
當下待二春回來,合家商議了之后,便商定每月交一百元到常氏這里做了伙食費,合起來吃了,其他的錢各自管各自的。這比起原先一股腦把錢交到常氏手里操持,要讓雷荷花放心得多了。在農(nóng)村,要么就是婆婆當家,要么就是媳婦當家,這種合家的,卻比較少見,鄰里都將它做了奇聞傳開。后來又有人打聽到是親家母的主意,都道這個親家母是精明的。又,因李福仁體力退了,在美景等勸說下,終于把一半的田地租了出去,若谷子不夠吃,則要一起去買的。不論這家是媳婦還是爹娘主持,二春沒有分毫意見,只是一如既往干他的活。
年復(fù)一年,無事則過,有事則提。卻說安春把田租都預(yù)支了,到了農(nóng)歷六月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吃早米,噴香可人的,倒讓清河饞了嘴,便使喚珍珍道:“到阿婆那里去要袋新米吃?!蹦钦湔湟延芯艢q,頗懂事了,安春常支使她去常氏那里借米借錢的,熟絡(luò)得很,當下便找袋子去。清河道:“不要找袋子,阿婆那里有,要偷偷跟阿婆去說?!闭湔渎犜?,便蹦著小腳一路來了。常氏剛摘了茉莉花回來,正在后廳石臺上洗臉擦汗,珍珍便道:“阿婆你低下頭來,我有話跟你說?!背J媳銈?cè)了頭道:“乖兒,有什么話對阿婆說的?!闭湔渑首〕J系念^,附著耳朵道:“媽媽說想要吃早米,叫你偷偷取一袋。”常氏嘴里不由抱怨道:“你爹自己不種田,這時候倒懂得吃早米?!弊炖锉闶沁@么說著,心中是答應(yīng)的,這一點珍珍心里也知,當下便等著常氏。常氏道:“阿婆一身臭汗,讓我擦洗完了再給你取?!庇謫柕溃骸澳闶遣皇欠偶倭??若是放假了明日跟阿婆采茉莉花去?!闭湔淅蠈嵈鸬溃骸胺偶倭?,媽媽要我抱弟弟呢。”又找話題給奶奶聽,道:“阿婆,老師說香港收回來了!”常氏邊用濕毛巾擦背邊應(yīng)聲道:“哦,收回來啦,放在哪里,莫不是放在縣里?”珍珍茫然道:“老師沒說。”常氏道:“若放在縣里,叫你爸爸帶你去看,長長見識?!碑斚虏料赐炅?,便領(lǐng)了珍珍去樓上谷倉里取米。因老鼠猖獗,碾過的米放了一甕在廚房,剩下的收在糧倉。常氏在糧倉找了個魚鱗袋子,裝下一二十斤新米,讓珍珍試著背了,問道:“能背得動嗎?”珍珍道:“背得動?!背J线€在一塊一塊地放糧倉的門板,珍珍興沖沖自顧背下樓去了。恰在樓梯口被雷荷花看見了,一眼就曉得是怎么回事,頗為不悅道:“珍珍,往后別來阿婆這里要米了,我們自己都不夠吃的。”珍珍已到了領(lǐng)悟人情世故的年齡,只怯生生停了一下,便做賊似的一溜煙跑了,隱約聽得雷荷花在后面不滿道:“吃白食的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