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炎炎之夏,我顯然并沒半滴不舍。
去,就由它去吧。別了,夏天。別了,熔爐。
但來不及享受這種秋高氣爽的歡快,我已在打包重重的行李,趕上航機,輾轉飛往蒙古。
蒙古,似乎有股美麗的神秘。我不敢確定她有多神秘..我們習慣對于不大理解的人與事、物與地,都粗魯地歸納為“神秘”之列。
宣明會的Agnes Ting告訴我,我們其中將會親嘗到零下七度、街童苦苦窩居于地洞的悲歌。“被遺棄的人寄居在地洞..”這驟耳聽來,好比活在不見天日的溝渠老鼠。這種光明的使命,確實是另一種幸福的體會。大部分搬上熒幕的個案,大都帶著其獨特性和厚濃的悲劇色彩,故此,我會稍稍提醒自己必須抱持更深的坦誠來面向故事中人,以確保幫助他人之同時,亦得以維護人最基本的自尊。
我再次選擇宣明會同行,是我相信他們所抱持的助人信念。宣明會的英文是World Vision。Vision可解作視野,愿景。長程的助人需要有遠景,有堅持,建立別人的生命更是一場考人的馬拉松,而游走于這條義路,有時會是一條孤單而難行的道路。我看宣明會煉金術似的堅持。如果只妄貪一時的褒獎夸己,實在不宜加入。這是以“愛”為本,以“付出”為基的慈善機構。眼光短淺而又渴慕掌聲的,大抵只適合一些在鎂光燈下的善行。
我想說,我所助養(yǎng)的小量兒童,只屬不幸中的冰山一角,這個世界畢竟存在著太多遺憾的生存方式。我們都習慣高呼:“小孩是未來的棟梁?!钡@些被遺棄的小童,尚未振翅發(fā)育,就已經被生活磨得只余下一具骷髏,而心靈尚未發(fā)展得強壯耐磨,就已被遺棄的事實,弄穿了純白無偽的心靈,我們作為世界里幸運的一群,是否仍能閉著心,獨守自身的幸福?
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向相信“向上”是一切事情的好兆頭。什么節(jié)節(jié)上升、步步向上都是勉勵人的好方向。如果這等中國人的古老智慧是真確的話,我多么渴望地洞里的街童,終能有天可以搬上“面向陽光的地面”。這種由地洞向上遷移的機會,大抵極為需要你我的愛心幫助。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