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3)

戰(zhàn)國日本 作者:(日)茂呂美耶


豐臣軍于7日早上離開沼城,當(dāng)天夜晚抵達播磨(兵庫縣)姬路城。高松城至姬路城約七十公里,即便沒在沼城休息而不眠不休地趕路,三萬大軍也不可能在一天半就抵達姬路,這也是“中國大返還”的最大奇跡兼最大疑問。拿現(xiàn)代軍人來做比較的話,步兵裝備(武器和糧食)通常重約三十至五十公斤,再根據(jù)舊日本陸軍于1938年制定的“作戰(zhàn)要務(wù)令”,規(guī)定全副武裝的步兵行軍速度是時速四公里,一天行軍距離是二十四公里。戰(zhàn)國時代的全副武裝步兵也是要拿長矛、弓箭、槍炮之類的武器,重量跟現(xiàn)代軍人差不多,但現(xiàn)代軍人移動時多利用汽車,而戰(zhàn)國時代的步兵則全靠兩條腿。如此算下來,豐臣軍的行軍速度是一天三十公里以上,而且是大軍,這有可能實現(xiàn)嗎?

總之,史實是豐臣軍于6月6日下午自高松城出發(fā),7日夜晚抵達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發(fā),夜晚抵達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發(fā),夜晚抵達兵庫;11日早上自兵庫出發(fā),下午抵達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發(fā),夜晚抵達富田;13日上陣山崎,下午四點在雨中與明智軍開戰(zhàn),兩小時后擊敗明智軍。

高松城至姬路城約七十公里,姬路城至山崎約一百一十公里,全程一百八十公里……雖然后人無法證明豐臣秀吉到底如何完成此舉,但他確實辦到了。也因為辦到了,才能搶到天下大餅并成立豐臣政權(quán)。有專家指稱,豐臣秀吉很可能海陸并用,既讓騎兵和步兵卸下所有裝備走陸路,武器和物資則靠村上水軍直接輸送至大阪。大阪灣離富田很近,這般做的話,“中國大返還”便有可能實現(xiàn)。

我們先不管豐臣秀吉是否海陸并用,總之他讓全軍在6月7日夜晚抵達姬路城,再宣告務(wù)必砍下明智光秀的頭顱,之后讓士兵大吃大喝,并將城內(nèi)所有軍費和軍糧分配給將兵。如此做等于是破釜沉舟,卻也表明豐臣秀吉孤注一擲的決心,將兵再怎么疲累,也會歡欣鼓舞起來,畢竟這是一場具有大義名分的討伐。

11日下午抵達尼崎時,其他武將也加入陣營,連本來在大阪準(zhǔn)備討伐四國的織田信孝和副將丹羽長秀也趕來助陣。既然織田信長的三男信孝都加入陣營了,豐臣軍便成為“官軍”,明智軍則淪為“賊軍”。三萬五千對一萬六千兵力,“官”對“賊”……其結(jié)局當(dāng)然可想而知。

三年后,四十九歲的豐臣秀吉登上關(guān)白(丞相)地位;翌年,就任太政大臣,確立了豐臣政權(quán)。五十五歲時統(tǒng)一天下,將關(guān)白地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閣。到此為止,豐臣秀吉在日本歷史上的定位是正面評價,但五十六歲至六十二歲病逝期間的晚年,愚行屢屢,評價跌至谷底。

不過,豐臣秀吉從下層階級一口氣登天的人生過程確實高潮起伏,有大風(fēng)亦有大浪,其戲劇性與敘事性均不比織田信長遜色,難怪日本作家和劇作家很喜歡把他搬上舞臺,觀眾也百看不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