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的大畫家潘天壽氏亦畫了一只枝頭好鳥,卻是軌轍迥異。他畫的是所謂的翡翠鳥,學(xué)名叫魚狗,傲邁不馴地棲息在竹柵之上。不過,他別出心裁,把這只鳥擬人化了,畫得像是一位老氣橫秋的不得志之士,一肚子的不合時(shí)宜,我們不敢說和他做什么枝頭的好朋友,卻直覺地感得這位仁兄不好招惹,還是和他保持一點(diǎn)距離比較好。畫能擬人到深具性格感受,談何容易,筆黑蒼涼老辣到這種地步,潘天壽氏亦自足千古?;B畫到這個階段,是由寫實(shí)寫意進(jìn)而至于寫趣的規(guī)格中了。
南宋的吳炳曾畫了一幅《榴開見子》的團(tuán)扇冊頁,畫一只扭曲婉轉(zhuǎn)的小鳥,高踞在裂開口的石榴果枝之上,亦可以說是「好鳥枝頭亦朋友」的另一張本。我們卻要借石榴的構(gòu)思和畫法作一系列的演繹說明,看一看花鳥畫的嬗變跡轍和它們對我們?nèi)松捏w會。
中國人有許多不合理的事情,在開口石榴的一個主題上亦可以充分表現(xiàn)出來。也許這也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項(xiàng)特色,無以名之,名之曰「影射假借」之法,借別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明明是一幅石榴果實(shí)裂口的圖畫,卻說是榴開見子,這個「子」字原是石榴之子粒的意思,不過在這里一語雙關(guān),有「百子圖」的祝賀之意在內(nèi)。往昔我國是農(nóng)業(yè)社會,男子就是「田」中工作的主「力」,希望人手越多越好的祝頌之詞到處可見,文王百子,五世其昌,都是最好的例證。
接著吳炳的《榴開見子》圖說下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徐渭的《榴實(shí)圖》可以說又別是一種懷抱了,徐渭就是徐文長,許多人都知道他的幽默小故事,卻不知道他一生命運(yùn)坎坷,卻在花鳥畫的藝術(shù)造詣上登峰造極。
這幅《榴實(shí)圖》就是好例,徐文長以對角線的構(gòu)圖畫出了這幅杰作,還在上面題了一首詩:「山深熟石榴,向日笑開口,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姑餮廴艘豢矗阒佬煳拈L是在罵世人都瞎了眼睛,他自己正是「傷心人別有懷抱」,懷才不遇、笑傲王侯,「日」字便有皇帝老子不欣賞的意思在內(nèi),所以只好顆顆明珠,一齊灑落在荒野荊榛之中了!在他的另一幅《紫藤花圖》中就有「亂拋亂擲野藤中」的題詠,可知他罵盡世人發(fā)盡牢騷的深切痛心!
揚(yáng)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癭瓢)對徐文長的水墨畫大革命非常傾倒,他也畫了一幅《石榴圖》,凌亂破碎葉,一枝老石榴,卻在上面長短縱橫以草書寫下了這樣的題識:「山深秋老無人摘,自迸明珠打雀兒。」(徐文長句)可見徐文長曾經(jīng)在另一幅《開口榴實(shí)圖》上題過這樣的句子,所以黃癭瓢才因傾服而再加以模仿。兩圖對比,感慨何其深,千古之下,我們對坎坷一生的徐渭,真禁不住要一掬同情之淚灑衣襟了。世無見賞知音,只好舞文弄墨以示胸懷,感慨何其深,誰能識其心?
明清之際的八大山人朱耷,他本是明代宗室之后,在近年來聲名鵲起,因他的身世和處境都迥異于常人,所以他的畫格亦高邁凡俗,他在以傳棨為名之時(shí),曾畫過一幅《開口石榴之圖》,這就是臺北故宮有名的傳棨冊,那時(shí)畫得也很平常,但他年事較高,意境益奇,另一幅《石榴圖》就當(dāng)刮目相見了。用筆老辣到這種程度,簡化到這種程度,蒼涼到這種程度,從何處得此意境,令人無限感慨。這豈僅是畫,簡直是詩是血是淚!誦曹雪芹氏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之句,我們了解八大之悲憤心緒:清代滅明朝之后,明代宗室之后處境,極艱險(xiǎn)之能事,詩窮而后工,悲憤泣血之余,才有這種驚人的絕高造詣也。
清代的花卉大家惲南田畫的石榴圖又是一副另外的面目,因?yàn)樗脹]骨法畫了一個裂口的石榴之后,卻在上面題詩云:「看他開口處,談笑落珠璣。」這意思中沒有一點(diǎn)悲憤的情感,倒傾滿了贊美欣賞的意思。一個人出口成章滿腹經(jīng)綸多可欣賞,正如石榴開口笑處,一捧捧的明珠撒滿了人間。
一個人的文章和語言說得好了,我們說他落地作金石聲,正是這個意思。這幅好畫的題詞可以移贈給諸葛武侯,當(dāng)他過江東舌戰(zhàn)群儒之時(shí),每一句話都是金玉良言,一句句都擲地有聲,那不是看他開口處,談笑落珠璣嗎?
若從美術(shù)史的觀點(diǎn)來探討,這「談笑落珠璣」的題詞還是滿有來歷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明代沈周的《花果卷》,那上面石榴也裂開了口,上面有十個字的題識:「看他開口處,笑落盡珠璣?!箍芍獝聊咸锸浅蚴锏?。不過若進(jìn)一步追索,那沈石田的《花果卷》還是抄南宋的牧谿和尚的。牧谿的《花果翎毛寫生長卷》也藏于臺北故宮(圖14),我曾把這兩幅花果卷對勘,證明了中國的文化在一脈相傳。俗語云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有來有去,時(shí)有新意增勝,這就是活生生的文化了。
南宋牧谿的《六柿圖》名震寰宇,不僅是花鳥畫上登峰造極之作,而且充滿了詩情畫意和哲思禪意,非但墨色推移達(dá)到了化境,書法的意味和哲思的深邃都令人一見傾服,花果畫到了這種境界,只有以無上神品來致景仰了。
一連串的花果禽鳥,說明了在藝術(shù)上寫實(shí)、寫意、寫趣的佳例,也說盡了人間世的悲歡離合。「好鳥枝頭亦朋友」使我們想到了「布谷」和「不如歸去」,落花水面皆文章,使我們想到了「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人間佳境,觸目皆是,一朵花中見世界,幾聲鳥啼見真情。鳥語花香,豈止是人間的賞心樂事,亦是藝術(shù)家追求的極詣高標(biāo),交光互影地去深深體會,我們就會知道此中有真意,誦人生短藝術(shù)長之名言,我知道不必遙談什么千載之后,即在當(dāng)今現(xiàn)下,也必有素心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