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毛澤東智品諸子(3)
禍與福,好與壞,勝利與失敗,正面與反面,這些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上沒有絕對的、一成不變的事物。要“全面地看問題”,就得掌握辯證法,懂得“兩點論”。這是毛澤東后來一再強(qiáng)調(diào)的觀點。
1964年8月底,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對自己曾引用過的《老子》的名言,又從另外的角度加以發(fā)揮:
我看老子比較老實,他說“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來,搞陰謀,寫在了書上。
老子是哲學(xué)家,那么他究竟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呢?就此人們曾在上世紀(jì)50年代、60年代討論過。哲學(xué)界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rèn)為老子是唯物論者,另一種意見則認(rèn)為老子是客觀唯心主義者。前一種意見比較流行,后一種意見是曾被打成“右派分子”的楊柳橋在他的《老子今譯》這部著作里提出來的,注意到的人不多。
毛澤東很贊成楊柳橋的看法,1968年10月31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閉幕式上的講話中,就表示他不贊成人們把老子當(dāng)做唯物論者的觀點,而贊同楊柳橋提出的客觀唯心主義者的新觀點。
毛澤東與《莊子》
毛澤東在長沙讀書時,就熟讀了《莊子》一書。這不僅從蕭子升的回憶里可以知道,而且從毛澤東當(dāng)時所記的《講堂錄》和為泡爾生《倫理學(xué)原理》所作的批注中,也可以看出來。
《講堂錄》中,毛澤東記錄讀魏際瑞《銘書案曰凈厚寬平》一文時,對其中內(nèi)容的解釋,摘用了《莊子》中的許多詞句。諸如,《莊子·齊物論》中的“毛嬙麗姬”、《莊子·應(yīng)帝王》中的“渾沌”?!吨v堂錄》也有對《莊子》原著的解釋記錄,如對《逍遙游》的解釋等。
在《〈倫理學(xué)原理〉批注》中,毛澤東也不時地引用了莊子的思想。例如,批注中談到“人類之目的在實現(xiàn)自我”時,就引用了莊子說的“痀僂者承蜩”,認(rèn)為“癯瘺丈人承蜩,惟吾蟬翼之知”,意思是,駝背老人之取蟬,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捕蟬之趣。
莊子(前369~前286年),即莊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為漆園吏。漆園也是宋地。他與梁惠王、齊宣王、楚威王同時。
莊周于“學(xué)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他的著作有十余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充滿了幻想。《莊子》思想豐富深刻,是先秦第一流著作。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上說,當(dāng)時的貴族們(王公大人)都無法用他。相傳楚威王聞其賢,派人帶了厚禮,想請他“為相”。莊周笑著對使者說,你帶來的禮物是很重的,卿相的位子也很高。你難道不見祭祀時用的犧牛嗎?喂養(yǎng)了多年,然后披上美麗的“文繡”,牽到太廟中去做祭品。這時候,它即使想做一頭“孤豚”(小豬),也不可能了。你還是回去吧,不要污辱我。
他說:“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也不愿“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莊子生在戰(zhàn)國時代,但他遠(yuǎn)遠(yuǎn)避開這個污濁的世界,不與那些“以殺人為功”的各國統(tǒng)治者合作。其實,那個時代許多人貪圖名利,四處跑官、買官做,也只有像莊周那樣有著大智大慧明察一切的人才能看到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背后所潛伏著的殺機(jī)。
他“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將卿相的官位,比做令人作嘔的“腐鼠”;以“蠻”、“觸”之爭,諷喻當(dāng)時各國之間爭城爭地的不義之戰(zhàn);其自適,則以夢蝶為喻;把宋人曹商的無恥鉆營,譏為舐痔之術(shù);把目光狹小的人,譏為“井底之蛙”。他是以形象生動的比喻和嬉笑怒罵的筆墨,來揭露污穢沉濁的黑暗社會。他的學(xué)問博雅宏大,文章汪洋恣肆,在中國學(xué)術(shù)史和文學(xué)史上的影響極為深遠(yuǎn),所以被后人尊稱為“莊叟”、“蒙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