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毛澤東與四書五經(jīng)(16)

毛澤東品國學(xué) 作者:盧志丹


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一大派,對后代的影響很大,因此被稱為“亞圣”,意即僅次于孔子的“圣人”。

孟子名軻。大概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死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活到八十多歲。他是鄒國人,出生于今天山東鄒縣東南郊。相傳他幼小時死了父親,他母親為著教育他,有“三遷”和“斷機”的事。

孟子出生時,距離孔丘的死將近一百年,不但看不見孔丘的學(xué)生,連孔丘的孫子子思,曾孫子上都趕不上。孟子所從師的可能是一位不著名的儒者,因此他自己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p>

孟子學(xué)成以后,便出游齊、魏、滕等國,向當(dāng)時諸侯講“仁義”,講統(tǒng)一天下的方法,講治國的政策??墒钱?dāng)時諸侯只是表面尊敬他,心里卻認為他的那一套“迂闊”,不切合實際。孟子七十多歲時,不再出外游說,和他的學(xué)生萬章、公孫丑等著述《孟子》七篇。

《孟子》是記述孟軻言行以及他和當(dāng)時人或門弟子相互問答的書。

《孟子》七篇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后漢趙岐作《孟子章句》,把每篇分為上、下,則七篇共十四卷。

《孟子》和《論語》有很多相同處。如,《孟子》各篇,沒有有意義的題目,像《墨子》“尚賢”、“非攻”,《莊子》“逍遙游”、“齊物論”之類,只是攝取篇首二三個字為篇題。這一點和《論語》完全相同。再如,《孟子》每篇之中有若干章,章和章之間沒有什么邏輯聯(lián)系,各自為章,也和《論語》完全相同。又如,《論語·堯曰》篇記載堯、舜、禹、湯、文王、武王的話,最后又述孔子的政治主張,這是所謂“道統(tǒng)”的最早記載?!睹献印纷詈笠徽拢ㄔ凇侗M心下》)述孟子的話也是從堯、舜至湯,再從文王到孔子,最后落到自己。這是有其緣故的,是“道統(tǒng)”的再申述。

孟子所倡導(dǎo)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對毛澤東“人民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為人民服務(wù)”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孟子的“民本主義”在毛澤東思想中得到了高度的升華。毛澤東轉(zhuǎn)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以后,就一直把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他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了無窮的智慧,又依靠這些智慧去領(lǐng)導(dǎo)群眾,從勝利走向勝利。他一生熱愛人民,關(guān)心人民,相信人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作為每個中共黨員入黨的宗旨,畢生的座右銘,他理所當(dāng)然地成為人民愛戴的領(lǐng)袖。

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的動力。他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薄叭嗣袢罕娪袩o限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生產(chǎn)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chuàng)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yè)。”

毛澤東還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是無產(chǎn)階級的先鋒隊,但是它永遠只是人民群眾的一小部分,不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黨的一切思想和斗爭都會落空,都會失敗。他多次講過,黨與人民群眾的關(guān)系如魚水關(guān)系,魚兒永遠也離不開水。

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一再闡述過這樣一個思想:在舊中國,人民群眾實際上處于被統(tǒng)治的奴隸地位。孟子所說的“民為貴”,“君為輕”,只不過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在舊社會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作為“奴隸的人民”不可能直接、自發(fā)地推翻舊有的統(tǒng)治,成為“主人的人民”。他們只有集中自身的精華,形成能與統(tǒng)治階級相抗衡的先進思想和階級先鋒,取得革命成功,才能完成由奴隸上升到主人的質(zhì)變過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