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日:世界失衡

生命與意識的省思 作者:(斯洛文尼亞)雅奈茲·德爾諾夫舍克


第八日

今日的世界充斥著失衡的現象,目前人類發(fā)展的方式,絕對無法長久維持下去。

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均,實在令人感到汗顏。如今全球有一半的人口生活貧困,而大量的財富卻累積在一小群人的手中。

天平的一端是苦難與死亡,另一端則是肆無忌憚地累積財富。

有人說這是必然的,這是市場運作法則支配的結果。這樣的說法對嗎?

或者,這只是那些擁有一切、擁有過多財富者的推托之詞?

即使我們相信市場與競爭可以促進物質發(fā)展,我們也不應該安于現狀。市場運作可以調節(jié)經濟效率,卻無助于解決人類其他的失衡問題。

難道全球一半的人口,就該滿足于困頓的生活?這些人能支撐多久?這對另一半的人口會帶來什么后果?

眼見其他人死于饑荒,我們怎能安心地過日子,還自認為是好人?

這樣的世界,究竟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上?難道是利字掛帥、“強權即公理”的法則?

我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同胞受苦,卻視若無睹嗎?

假設根據眾人所相信的,宇宙間存在著一種大意識,那么世界的現況是否真的合乎宇宙法則?可以肯定的是,宇宙法則絕不會以利潤作為衡量美德的依據。

大家應該更積極、更主動加以改善,尤其是金融機構的主管、那些只注重收支平衡的人士,更應該加油才是

至于我們的世界和我們的生活,有沒有“收支平衡”呢?

這個世界必須變得更公正,我們也應該關懷困苦的人,把這種關懷當成生活準則。

許多國家依舊耗費大量資源增添武器,可怕的是他們并沒有留意到,貧窮與不公才是國家最大的敵人。長期而言,這比軍事假想敵的威脅更大。

想一想:如果世界最強的國家,開始認真解決世界貧窮的問題,國家將獲得多大的精神資產!我指的是真正的改變,而非表面上改變卻無實效。

發(fā)展中國家不會再把這個強國視為傲慢獨裁的超級強權,而是將它當做朋友。能不能想象,到時候整個世界的觀點,會有怎樣的轉變?

今日國際之間不公的情緒,埋下了怨懟與暴力的伏筆,如果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心態(tài)能夠轉變,將可創(chuàng)造長期和平發(fā)展的契機。

如此一來,大家不需要擔心恐怖分子,不必為了防止經濟移民而緊閉門戶。人民也不需要大舉移民,到發(fā)達國家去謀求生計,而且常常是非法進行,在艱苦環(huán)境下鋌而走險。

富裕國家的人民從此能安居樂業(yè),不需要擔心自殺炸彈客,也可以盡情環(huán)游世界,不會因為自己來自先進國家而擔心遭人綁架或殺害。

最具權勢的幾個強國,可以共同化解世界上許多危機-- 例如巴勒斯坦問題--這應該不是難事,但先決條件是這些強國必須意志堅定、團結一致。還有,聯合國安理會的強權國家,也不能再一味追求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而該專心致力于全人類的福祉。

這些都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放下自私與狹隘的概念,不再輕視那些因出身于貧困國家而受苦的人民。

圣經福音書中曾提到:“那在后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后了。”所有不義的行為,遲早都會得到矯正,每個人種下什么因,就會得什么果,到時候就不是以金錢或利潤來論得失了。

這個世界的法則,頂多帶來金錢利益,而那些意識已日臻成熟、眼光超越物質世界法則的人,將會成為真正的贏家--在這個世界、在永恒的宇宙都將勝出。

幫助他人者,其實也幫助了自己。

△  △  △

我們的目標是一個公正、均衡的世界,每個人不僅擁有人權,更能真正有機會過簡單而有尊嚴的生活。

這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目標,但絕不是像過去一般,透過革命或暴力的方式來取得,因為“拔劍者必亡于劍下”。

我們必須設法打造一個不同于以往、而且更穩(wěn)固的基礎,這個基礎并非建立于物質的世界,而是建立于人類的意識之中。

我們要保持清明的意識,并且?guī)椭渌艘策_到同樣的意識層次--了解所有人都是息息相關、互相依存的。那些有能力幫忙,卻只考慮自己、任由同胞受苦受難的人,將無法獲得內在的平安。

人類的意識層次,必須超越自私心與利益法則的等級,才能繼續(xù)發(fā)展下去。

世界必須變得比今日更好,否則世界將不復存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