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石頭法則——做最好的自己(3)

你能行 作者:老可


跳出盒子想問題(Think out of the box)

想出彩,光靠譜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有點創(chuàng)造力。比如說,上司給你一張紙,上面是一個方格,讓你寫一個“中”字。你會怎么寫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格子中寫下這個漢字,這個時候,上司可能會比較一下誰寫得好看一點。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小子,大筆一揮僅在格子上添了一豎,這一豎縱貫方格、氣勢如虹,上司可能大吃一驚,心中不由贊道:“我靠,好長的豎?。 ?/p>

這就是老外說的"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盒子想問題)。如果你做事總是畏首畏尾,絲毫不敢跳出框框,那你在老板的眼中也只能是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人,這樣的人可以守業(yè),但不適合開疆擴土,在公司中通常難以做到最高的級別,同時也很難體會到“做”事的快樂。

初入職場的朋友可能會遇到很多盒子,這些盒子會在無形中限制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比如說你的工作習慣、你的職位、你的部門,甚至是整個公司的文化都可能成為制約你思維的盒子。平時你可能察覺不到它的存在,甚至這些東西都可以被稱為“經(jīng)驗”幫助你快速適應崗位,取得成績,但是一旦工作進入了瓶頸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再用現(xiàn)有的方法、習慣、視角、資源等一切固有的東西,就無法取得突破了。這個時候,也許你應該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了——是不是你把自己關在了盒子里面,需要一次突破?

這種情況下,你就好比是一只被困在迷宮中的小老鼠,心急如焚地鉆來鉆去,但就是找不到出口。其實,這個時候,如果你的眼睛能夠“跳”出來,就像是架在高空中的攝像機,讓你能看到迷宮的全貌,你很快就知道朝哪個方向走了?!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才能跳出盒子想問題呢?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 找到盒子

有一個孩子生性柔弱,常常因為作選擇而猶豫犯難。他的父親把他帶到飯店吃飯,席間,父親把一張百元鈔票卷起來放進空酒瓶里,然后對兒子說:“無論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把錢取出來,錢就是你的?!眱鹤酉氚芽曜由爝M去夾出來,但是瓶內有殘留的酒水,瓶壁是潮濕的,錢在里面張開之后就粘在了瓶壁上,筷子無法取出。兒子又試著把瓶子倒過來,可是錢還是粘住瓶壁上,即使用力甩下來,到瓶頸處又被卡住了;接著兒子又往瓶子里灌水,希望把錢沖出來,結果還是沒用,他有些不知所措……遠處有一個乞丐,父親叫他過來說,無論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把錢拿出來,錢就是你的。乞丐看了看瓶子里的百元鈔票,問了句:“無論什么方法?”父親“嗯”了一聲,乞丐拿過酒瓶往地上一摔,取出錢,給父親鞠了個躬轉身跑開了。兒子一臉愕然,父親說:“有時候遇到了瓶頸,把瓶子打破,也是一種方法。”

這是一個“跳出盒子想問題”的小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什么東西限制了你,把它打破就是了!很可能你沒看完這個故事就想到了辦法,不過不要得意太早啊,故事中的“瓶子”是可見的,你能意識到這個框框的存在,而工作中的這種“瓶頸”往往是不可見的,有的時候甚至是你意識不到的。所以,要做到“跳出盒子想問題”,第一步就是要認識到你的“盒子”在哪里!

· 繞開阻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個駐守意大利小鎮(zhèn)的年輕軍官結識了鎮(zhèn)上的牧師。兩個人一見如故,很快成為莫逆之交,但是他們的信仰卻不相同,軍官信仰新教,而牧師信仰天主教,這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軍官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中身負重傷,彌留之際,他囑托牧師把自己葬在小鎮(zhèn)教堂后的墓園中,這樣也好和牧師朝夕相伴。軍官去世后,牧師按照軍官的遺愿為其料理后事,但是天主教教會卻反對把軍官葬在天主教墓園里,因為他們把新教視為異教徒。無奈之下,牧師只好把軍官安葬在墓園外緊挨圍墻的地方。

很多年過去了,一個當年與軍官一起出生入死并且最終安葬過軍官的老兵回到小鎮(zhèn),老兵請求牧師帶他去軍官的墓碑前悼念。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軍官的墓碑已經(jīng)被搬到墓園里面了。

“太好了,教會終于同意把軍官的棺木挪到墓園里了?!崩媳吲d地說。

“沒有,他們從沒同意過我挪動棺木的請求?!蹦翈熣f。

“那軍官的棺木怎么會在墓園中呢?”,老兵不解地問。

“但是沒人說我不可以挪動墓園的圍墻?!蹦翈熎届o地回答。

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牧師要把軍官的棺木安放到墓園中,他可以反復哀求教會,甚至可以到百姓當中奔走疾呼,爭取社會輿論的同情……這種方法或許也可以奏效,但是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了,通常情況下,我們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精力。

在這里,牧師采取了一個更聰明的辦法,工作中也是一樣,不一定要直來直去。換個角度去思考,有時候也可以“曲線救國”。這種“繞開阻力,直奔目的”的方法,也是“跳出盒子想問題”的方式之一。除了“繞開”阻力這種思維路徑,還有一個思維方向也很有想像力,讓我們繼續(xù)看下面的故事。

·逆向思維

法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迪梅普萊有一個美麗的私人林園。每到周末,總會有人到她的林園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帳篷,在草地上野營,弄得林園一片狼藉。

管家曾讓人在林園四周圍上籬笆,并豎起 “私人林園,禁止入內” 的木牌,但均無濟于事,林園依然不斷遭踐踏、破壞。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請示。

迪梅普萊聽了管家的匯報后,讓管家拔掉了四周的小木牌,然后做了一些大牌子立在各個路口,上面醒目地寫著:

“請注意!如果在林園中被毒蛇咬傷,距此最近的醫(yī)院有50多公里,駕車也要半個多小時。 ”

從此,再也沒有人闖入她的林園。

這里的思維邏輯是什么呢?既然嚴加看管是管不住的,那不如讓游人自己管住自己。游人怎樣才能不愿意進入呢?要讓他們意識到危險——很顯然,歌唱家的思維方式與管家是相反的,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逆向思維”。

實際上,這種逆向思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倒過來想”。用逆向思維去考慮和處理問題,往往可以跳出“盒子”的限制,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胡亂聯(lián)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況,還有一種思維模式也至關重要。有個故事在電視劇《蝸居》中宋思明講過,請容許我轉引過來:

從前,有一個美國老頭,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跟二兒子都在城里工作,他跟這個小兒子相依為命,在鄉(xiāng)下生活。有一天,來了一個人對他說:“我能不能把您的小兒子帶到城里去工作?”老頭說:“不行,絕對不行,你給我滾出去?!边@個人又說了:“如果我在城里為您的兒子找了個對象,那么能帶他走嗎?”老頭還是說:“不行,你給我滾出去?!边@個人又說了:“如果我給您找的這個對象,也就是您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那您看行嗎?”老頭想了想,終于,能讓兒子當上洛克菲勒的女婿這件事情打動了他,他同意了。

過了幾天,這個人就找到了美國的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對他說:“我想給您的女兒找一個對象行嗎?”洛克菲勒說:“不行,滾出去?!边@個人又說了:“如果我給您找的這個女婿,是花旗銀行的副總裁,您看行嗎?”洛克菲勒答應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花旗銀行總裁,對他說:“您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边@總裁笑了笑說:“不可能,我已經(jīng)有這么多副總裁,為什么還要任命一個,而且必須是馬上呢?”這個人說:“如果我讓您任命的這個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那您看行嗎?”總裁答應了,這個小伙子馬上就變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上花旗銀行副總裁。

其實,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洛克菲勒1937年就去世了,而世界銀行1944年才成立,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領會故事的含義。宋思明用這個故事說明了他那套“運作”的理論,我在這里想說的是,孤立起來看似不相干、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能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新的機會,這就是高中政治課本中教給我們的“普遍聯(lián)系”思維,其實我們早就學過,但關鍵是學完了還要會用才行。

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一堆東西堆在那里,問題的答案很可能就隱藏在這些雜亂的東西之中。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怎樣去“普遍聯(lián)系”,那么不妨試試“胡亂聯(lián)系”的方法,我們不做任何設定,就是隨機把這些東西聯(lián)系起來,看看能否找到突破。事實上,很多轉機、突破就是在這種“胡亂聯(lián)系”中產(chǎn)生的。

·博弈思維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我還有一個故事與大家分享,這個故事是我迄今為止讀到的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斗智”故事。

19世紀的美國,鐵路是主要的運輸方式,當時的中央鐵路被外號為“船長”的范德比爾特控制。為了與其他線路競爭,“船長”在1870年5月把從布法羅到紐約市運送牛的運費從每車廂120美元降低到100美元,接著又降到40美元。

這種大幅的降價,讓原本利潤不高的運輸生意變得更加無利可圖,但是誰也沒想到,他的競爭對手伊利鐵路在6月25日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每車廂的運費降到了純屬象征意義的1美元。為了競爭,“船長”也不示弱,也把運費降低到了每車廂1美元,他認為財大氣粗的自己,更能承受這種自殺式的降價。

生意做到這里就是在打價格戰(zhàn)了,關鍵就是看誰能挺得住。可是人們沒想到的是,價格戰(zhàn)開始實施之后,“船長”的中央鐵路線上奔忙著運牛車,而伊利鐵路上一輛車也沒有。原來伊利鐵路的控制者早已經(jīng)把布法羅牛市上所有的牛買下,然后通過幾乎是免費的中央鐵路將這些牛運輸?shù)郊~約,發(fā)了一筆橫財。

究竟是誰有這么聰明呢,他們就是當年在華爾街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黃金操縱案的投機家古爾德與菲斯科,他們甚至麻痹了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杜蘭特。

這個故事中,那些大投機家體現(xiàn)出的是什么思維呢?這是一種運動博弈的思維,這種思維方式?jīng)]有成規(guī),他們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善于抓住機會,隨機應變。當年華爾街的那些大鱷們,都是“跳出盒子想問題”的高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