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目標和沒有目標的人

開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輝耀 著


    有目標和沒有目標的人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長期跟蹤調(diào)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家庭背景等相差不大的年輕人。最初的調(diào)查是: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著清晰而且長期的目標。

    25年后哈佛大學再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結(jié)果是3%目標清晰而且長期的人,盡管中間或許有過方向的調(diào)整,以及目標的實現(xiàn)未必盡善盡美,但他們基本上都成為了自己所奮斗的領域的頂尖人士:白手起家創(chuàng)業(yè)者、行業(yè)領袖、社會精英等。

    10%目標清晰但比較短期的人,大多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中間走過一些彎路,但大多數(shù)短期目標最終被達成,生活狀態(tài)穩(wěn)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如醫(y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60%目標模糊者,大多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當中大多數(shù)人有安穩(wěn)的生活與工作,但也沒有什么特別值得稱道的成績。能成功者,只有少數(shù)特例。

    27%沒有目標的人群,如果25年來都沒有改變自己,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生活不如意,經(jīng)常失業(yè),習慣等待社會救濟,并且習慣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確立目標的過程,其實就是從“我想做什么”到“我要做什么”的過程。

    而從“我想做什么”到“我要做什么”,首先就要分清“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一般來說,“我要做什么”,最理性的衡量就是現(xiàn)實原則,根據(jù)商品化規(guī)律,做最有利可圖的事,將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大化;最感性的衡量則是“主觀意愿”原則,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意愿,做“我想做的事”、“我最愿意做的事?!薄坝兴鶠椤焙汀坝兴粸椤钡膮^(qū)分,就在于注意一個道德前提以及現(xiàn)實原則和主觀意愿原則。

    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底線,這是人類競爭的游戲規(guī)則。

    北島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美國開國三杰之一的富蘭克林,在他的文章《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中曾說:“切記,時間就是金錢”;“切記,信用就是金錢”;“切記,金錢具有孳生的繁衍性”。

    這些無形無價的主觀資產(chǎn),卑鄙者會看作不名一文,高尚者則會看作“千金難買”。不過,你認為它值多少,它也許就值多少。

    現(xiàn)實原則實際上則是強調(diào)進行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

    中國有句古話:“毒蛇噬臂,壯士斷腕,非為不愛,實為命故?!?

    沃維納格也有句名言:“最容易犯錯誤的,就是那些僅僅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去行動的人?!?

    “我要做什么”的最終確定,其實就是在“一個前提,兩個原則”下尋找平衡和綜合的過程。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影響個人成功的因素也各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當我們需要超越時,最關鍵的步驟也許是磨好那把尖刀——依賴優(yōu)勢。而當你需要守成時,也許就像一個木桶,關鍵在于補高短板,如一個膽怯保守的人,要增加勇氣;一個專斷的人,成功可能特別需要注意多聽意見。

    策劃人生必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國際律師協(xié)會亞太論壇主席、DLApiper律師事務所的著名律師陶景洲,曾被媒體稱為“中國反傾銷第一人”。他的經(jīng)歷正是策劃人生的典型范例。

    1977年,陶景洲參加高考,母親因為不想讓他離家太遠,悄悄把志愿填成安徽師范學院,但陶景洲又自做主張改成了北大,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1982年,陶景洲從北大法律系畢業(yè)后,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繼續(xù)讀研究生;二是出國去讀預備研究生,但還要通過考試??释松_放的陶景洲又不顧許多朋友“保險為重”的建議,選擇了后者。

    在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的第二年,陶景洲意識到留學必須走進當?shù)厣鐣F(xiàn)實:“如果在國外僅局限于看完老師給你的參考書,局限于把語言學會,可能意義不大,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這種移民政策開放國家,學會怎么和當?shù)厝舜蚪坏溃私膺@個國家的文化,融入當?shù)厣鐣?,這才是真正地學習。”于是,陶景洲設法進入了一家法國律師事務所實習。

    正是這一系列的策劃和積累,陶景洲完成了驚人的蛻變和成長。在他出版第一本法學專著時,法國比較法學界泰斗丹克教授曾這樣驚嘆說:“5年前的一個普通中國助學金的使用者,說著糟糕的法語,現(xiàn)在已修完法律的高級文憑,并在一家大型國際律師事務所積極地工作著,還能在北京和巴黎兩個社會中應付自如……”

    加達國際商務公司總裁閻長明就認為,探討創(chuàng)業(yè)的定位,在撇開那些絕對不可為的事之外,其實就是研究市場需要什么,以及自身的優(yōu)勢是什么。他以留學生為例表示:“留學生回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要先分析一下我們有哪些條件。辦公司,除了需要技術,還需要管理、營銷、資本甚至是個人的魅力、魄力和毅力,最后得到市場認可,才能把產(chǎn)品賣出去。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等綜合因素起作用的結(jié)果,不是在北美學到多少個博士能學到的?!?

    關于如何確立目標,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我的個人經(jīng)驗可以供年輕人參考:

    第一步,經(jīng)常拿出一張紙、一支筆、一點時間,在紙端寫下自己想做的事,包括個人、家庭、社會、職業(yè)、財務以及各精神層面上的期望。在這一階段,你并不需要對寫下的目標負責,只需要忠實于自己的內(nèi)心,寫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步,把這個清單排序:列出長期的理想,急需現(xiàn)在完成和必須要做的事,眼前可以不作考慮的目標,美好但不現(xiàn)實或者代價過高的愿望,違背社會公德的想法……等等。

    第三步,對目標進行選擇分類,分清“有所先為”、“有所長為”、“有所該為”、“有所必為”,然后寫下實現(xiàn)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條件,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應該如何沿著這個方向去行動和實現(xiàn)。

    第四步就是開始把目標具體細化,分配日程,定下承諾,研究可行性和實施方案,設下完成的時限。當然,你還需要注意掌控時間,把握重點,形成效能。

    最后,及時行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