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fā)勇氣和膽量的四大要素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次次大膽冒險的歷程。在嬰兒期,沒有人逼著走路,可我們嘗試著不斷站立,不斷前行,跌倒又站起,終于從爬行階段進入步行時代。然后,我們對于走走還不滿足,我們開始奔跑。再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兩條腿奔跑的效率很低,于是,我們開始發(fā)明和借用自行車、摩托車、轎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這都是跨越性的冒險。
不過,隨著積累的障礙和挫折越來越多,隨著日漸形成的習慣越來越根深蒂固,隨著年齡的日漸增長,同時也因為我們已經有些收獲,使我們越來越傾向穩(wěn)定,越來越瞻前顧后。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是童年無忌,敢異想天開;青年被迫適應現(xiàn)實,但還有闖勁;中年包袱越來越重,暮氣越來越深,開始排斥開放和冒險,開始得過且過;晚年,開始放棄任何的冒險和努力。于是,最終我們也只會經常紙上談兵地感嘆,“他沒有什么了不起,我這么做也一定能成功”,“我過去膽子要是再大一點的話,就會……”
如果我們不希望自己被人生阻力所壓倒,不希望在人生路上呈“減速”狀態(tài),就必須給自己裝上能持續(xù)提供“動力”的發(fā)動機。一般而言,勇氣的“發(fā)動機”大概有四種:
圖4-1:勇氣的四種源泉
1.一個充滿使命感的目標
“生逢其時”的使命感
百度首席財務官王湛生是我的好友,我們曾幾次一起在央視楊銳主持的《對話》節(jié)目中做訪談嘉賓。2005年8月,他在百度完成了NASDAQ的上市工作,在其任職期間,百度市值也從數(shù)億美金突破了百億美金,成為NASDAQ最具價值的中國公司。令人遺憾的是天妒英才,湛生于2007年12月27日在三亞游泳時不幸遇難,他應我的邀請為《繽紛海歸》撰寫的文章則成了最后絕唱。在這篇文章中,他講述了自己進行許多人生冒險的動力——使命感。
“當代海歸們的這種成就感,是160年前的留學生們所無法體會的。從留學先驅容閎踏上美利堅土地的那一刻起,一代代的留學生大多都是帶著一種‘我出去,我看到,我學到,我來改造’的責任感走出國門?!?
“1989年,我來到美國求學,之后又在美國和歐洲工作,一呆就是10余年。從我離開祖國的第一天,我就有著一個信念,就是學成以后一定要回國。因為這個信念,我一直都在非常留心國內的發(fā)展狀況,那時只要聽到有什么事是關于中國的,都會很高興,只要國內有客人來就會跟他們了解國內發(fā)展的情況?!?
“加入百度是一件幸事,這里有一大群擁有和我一樣海歸經歷,一樣想法的年輕人,包括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李彥宏。如果不回國,李彥宏可能會成為美國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一個出色的工程師,而我也很可能只是一個成功的會計師或金融顧問。但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殊途同歸回到祖國,回到百度,用自己的才智實踐著夢想。百度從創(chuàng)立發(fā)展到今天,在短短7年時間,從一個幾人的小公司,變成了今天匯集了近五千名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年輕人,服務著數(shù)以億計的中國網(wǎng)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與世界上一些最強大的競爭者比產品、比技術、比智慧的知名公司,它身上維系著我們濃濃的中國情結。”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近乎無法完全發(fā)揮的潛能,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目標。為什么有些人能夠為了目標奮勇進取,進而不惜冒險;而有些人卻在現(xiàn)實中把這些潛能磨滅,把目標當成一種自我安慰的幻想,最終庸庸碌碌一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目標缺少使你能持續(xù)產生動力和雄心的使命感。
目標能夠引導人渴望成功,渴望日出東方,渴望心向大海,渴望行走四方,渴望一覽眾山小??墒?,光有理想和目標,還不足以讓我們獲得不怕犧牲一切的勇氣。
我們只有具有強烈的使命感,才能使自己爆發(fā)巨大的能量,一路克服困難,不怕挫折,冒險前進,堅持到底。因為使命感才能讓你覺得——冒險就是你的責任,就算有所犧牲也值得。
在我的這次研究當中,許多成功人士都強調人生使命感的重要,并稱正是使命感推動自己走到了今天的這一步。譬如中國民生銀行行長蔡魯倫就認為:“完整的人生應有‘三感’:使命感、失落感、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