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普通人,不是博格人
微軟XML小組計劃經(jīng)理喬舒亞·艾倫(Joshua Allen)認為,導致外界對微軟觀感明顯轉變的原因有很多,不過他覺得"博客無疑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艾倫是微軟的第一位博客,他目前主持的博客"軟件使生活更美好"(Better Living Through Software)創(chuàng)建于2000年,當時正是外界指控、攻訐微軟的最高峰-政府想要分割這家公司,還有一輪"只要不是微軟都好"的運動正蓄勢待發(fā)。那時候微軟公司內(nèi)部彌漫著不安的氣氛,艾倫回憶說:"我們很害怕走出去和別人交談,擔心負面宣傳會給公司惹麻煩。"艾倫沒有事先征得上級、法務或公關部門的同意,便徑自成立博客并發(fā)表文章。"我想要表達自己是微軟人,讀者可以直接找我談。"他補充說。
"我知道別公開干傻事,也想借此做個好的測試示范。"他回憶道。艾倫以為,如果他開始經(jīng)營博客,其他員工也可能跟進來,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證明我們也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不是博格人。"艾倫認為公司的文化應該有助于博客的發(fā)展,就像我們訪談過的其他幾位微軟博客一樣,他也認為微軟員工應該每時每刻保持與客戶對話。
結果不到1個月,艾倫的頂頭上司就收到第一封來自公司內(nèi)部的電(①https://www.netcrucible.com/blog/default.aspx)
子郵件,要求開除艾倫。這類電子郵件之后持續(xù)不斷地涌入。
不久,幾位與艾倫關系密切的同仁也開始建立博客,然后又有幾位陸續(xù)加入。當這群人的數(shù)目達到15人時,法務部門開始憂心忡忡,喃喃抱怨相關的風險。不過據(jù)艾倫的說法,這些博客開始像走鋼絲一樣謹慎,他說:"每個人都擔心會不會有什么人干傻事,讓整樁事砸了鍋。但法務部門的人還是很擔心,一直在考慮該拿出什么指導方針。"到了2005年3月,微軟已經(jīng)創(chuàng)建了1 500多個活躍的博客,艾倫聳聳肩說:"法務部門依舊擔心,不過至今我們當中還沒有哪一個做出什么了不得的蠢事,讓法務部門覺得有必要制定一套規(guī)范博客言論的政策。"正當法務部門的人為這些博客可能帶來的風險膽戰(zhàn)心驚時,有些顧客逐漸變得興致勃勃,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他們所造訪的網(wǎng)頁叫做博客。這些顧客感興趣的是博客的雙向對談形式,至于這一切是怎么發(fā)生的,就沒那么重要了。他們很高興微軟內(nèi)部有"真實"的人能和他們對話,同時傾聽、回應他們的意見。
對話會引發(fā)更多人的參與。博客技術之父魏納、博客圣經(jīng)《市場就是談話》的另一位作者達克·席爾斯(Doc Searls)、歐瑞利媒體公司(O'Reilly Media)的創(chuàng)辦人兼執(zhí)行官蒂姆·歐瑞利(Tim O'Reilly)等深受大眾歡迎的人物,不約而同地開始向人推薦艾倫的博客。對魏納而言,光是微軟人經(jīng)營博客這件事,就已具備足夠高的新聞價值。他在2000年5次對讀者提到艾倫這個人。艾倫回憶,當時博客擠進很多讀者,純粹只是抱著好奇心來瞧瞧邪惡帝國在搞什么。他說:"其他博客也來鏈接,還解釋說,'這就是博格人的想法'。"不過,長期以來被視為最嚴厲的微軟批評者之一的魏納不斷提出質疑,為什么微軟內(nèi)部沒有更多人出來經(jīng)營博客?而他每一次提出質疑,就多出幾個人開始建立博客。艾倫覺得博客數(shù)目的增加,顯露了微軟公(https://doc.weblogs.com)司其實是由多元化的個體所組成的,"人們可以親眼看見,公司內(nèi)部也存在不同陣營和走向。" 回顧過去,艾倫說:"微軟經(jīng)歷了公司形象的大幅軟化,包括新聞記者在內(nèi)的很多人,現(xiàn)在都能比以前得到更多關于微軟的信息。"他認為更重要的成果是員工士氣的提高,以及公司吸納新人才的能力大增。
然而,微軟的管理層對于員工博客的看法依然存在分歧。缺少有關博客管理的政策反而延長公司搖擺不定的態(tài)度。雖然有些高管主張采取行動,讓博客閉嘴不談,卻也有其他主管保護博客,并且鼓勵他們繼續(xù)做。盡管身為總裁的比爾·蓋茨并未發(fā)表內(nèi)部聲明,但有紀錄證明,他已看出企業(yè)博客的價值與發(fā)展趨勢。2005年9月,蓋茨在一次專訪中向本書作者之一斯考伯致謝,因為斯考伯協(xié)助微軟建立了第9頻道博客。蓋茨說:"你讓人們認識了這兒的員工,你建立了連接,讓人們更有歸屬感,也許他們有朝一日會告訴我們,該如何將產(chǎn)品改善得更好。" 專門討論創(chuàng)新的博客雜志(blogazine)《永遠在線》(Always On)的執(zhí)行官兼發(fā)行人托尼·珀金斯(Tony Perkins)在其雜志中刊載了蓋茨在西雅圖華盛頓湖畔家中一場餐宴中所發(fā)表的評論,據(jù)珀金斯的說法,蓋茨評論道:"博客擺脫了電子郵件和網(wǎng)站的缺點,使溝通變得輕而易舉,最終大部分企業(yè)將會使用博客來與顧客、供貨商、員工溝通,因為它是雙向溝通,更能令人滿意。"珀金斯還說:"蓋茨明白博客圈的參照力量(referral power)也在爆炸性成長,營銷和公關部門的高管必須利用這個現(xiàn)實,否則就會承受喪失對信息的掌控力的風險。"蓋茨在珀金斯與斯考伯面前所說的話,似乎都顯示他并未考慮關閉博客,也未曾質疑博客的戰(zhàn)略價值。
艾倫客氣地暗示微軟公司中那些反對博客的人見識短淺,他說:"就我個人來說,我認為他們(微軟的反博客者)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擔心過度了,而且也低估了博客傳播的威力。" 其他企業(yè)能從微軟的經(jīng)驗中學到什么?艾倫說:"如果你動手建立博客,公司不會因此垮掉,而你的顧客將會更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