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習慣是天生或后天養(yǎng)成?
睡覺這件事當然是天生的生理需求,但睡眠習慣卻是后天養(yǎng)成的。這種說法其實一點也不會互相矛盾,因為人類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天生具有的本能反應,必須通過后天的學習才會表現(xiàn)出來。
舉例來說,進食是天生的生理需求,但在固定時間吃飯卻是后天學習而來的習慣。小嬰兒天生就會大小便,在經(jīng)由教育訓練后,他們才學會在固定的時間以及地點上廁所。睡眠也是如此,如果不加以訓練和要求,人們可能在任何時間睡覺,經(jīng)由學習后,所有的人才會在同一個時間上床休息。
嬰兒似乎總是無時無刻不在睡覺,那是因為沒有人會限制他們睡覺的時間。當他們漸漸長大,做父母的就會規(guī)定他們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久而久之,這種要求就成了一種習慣,即使到他們長大成人,也不容易改變這種習慣。反之,若是在幼年時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等到這些孩子長大后,就有可能造成睡眠的困擾。
打個盹兒
在某些地方,特別是地中海區(qū)域的國家,人們總是習慣在炎熱的午后小睡一下。這么做完全不會影響到晚上正常的睡眠時間,精神反而會變得更好,也更能發(fā)揮工作效率。如果身體發(fā)出需要休息一下的信息,那么小睡片刻對身體的確有幫助。一些研究睡眠的專家發(fā)現(xiàn),打個盹兒確實能恢復精神,身體也變得更有活力??上Р⒎撬械娜硕加行∷痰臋C會,只有那些不需要工作的退休者,或在家工作的人才有機會光明正大的打個盹兒。
小睡片刻的確可以讓人的精神變得好一點,但它并沒有辦法完全解決睡眠不足的困擾,要是睡得太久的話,還可能在該睡覺的夜晚失眠。
印度養(yǎng)生療法的治療師,相信打個盹兒是件對身體有益的事,不過這得在你的意識下進行才有效,要是你在累得撐不住時睡上一覺,結(jié)果就不妙了。因為小睡片刻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十分鐘,要不然就有可能進入沉睡期,在那個時期,不僅不容易醒過來,就算醒過來也會比睡前更難過。
年紀比較大的人在晚上的睡覺時間明顯變短,但白天的時候卻經(jīng)常打瞌睡。這類瞌睡的時間甚至只發(fā)生幾秒鐘,因此又被稱為微量睡眠。同樣的,經(jīng)過這種短暫的休息之后,他們的精神會變得比較好,晚間的睡眠需求也會減少。根據(jù)研究報告的統(tǒng)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有百分之二十五會在白天打瞌睡,而八十歲以上的人打瞌睡的比率更高達百分之四十五。
接受自己的睡眠需求
或許你會問:"晚上要睡多久才算正常呢?"英國睡眠學會的科學家指出,討論一個人睡多久就跟問一個人呼吸的速度有多快一樣,都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這得視我們在白天時做了什么工作而定,事實上,睡多久根本就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行為。
而許多以為自己遭受失眠困擾的人,其實有可能只不過是睡得太多而已。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睡眠需求,有的人每晚非得睡上九個小時,有些人則睡不到五個小時就充電完畢了。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了解自己對睡眠的需求,如果你天生就是不需要睡太久的人,那就別因為躺在床上睡不著而感到焦慮。放輕松點,好好享受你比別人多出來的時間。只要照自己的生理需求作息就算是健康,不要被那些外在定義的"正常",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如果你和大家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在躺了一個小時之后卻仍然覺得睡不著。下回不妨晚一個小時上床,或者提早一個小時起床,看看在做了這樣的改變之后,會不會覺得舒服一點。
只有在沒有壓力及焦慮情緒的狀態(tài)下,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睡眠機會。當然,如果老是覺得自己睡不夠,仿佛需要更長時間的睡眠,那么干脆將鬧鐘關(guān)掉,讓自己的生理時鐘告訴你,到底睡多久才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