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生只在一念間談到人生,我們往往有很多話要說。古往今來,有不少前輩為人生作了詮釋和注腳,可是臨到自己頭上,似乎仍有些迷惘。人生究竟是什么?人活一世有什么意義?怎么度過才算有意義的人生?為了找到答案,我們開始閱覽古籍,遍觀世事,想尋找適合于自己的人生觀念,作為自己的生活指針。生活觀念決定人生的取向,也決定人生的價值。晉代的時候,有位隱士名叫陶潛,因不滿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不肯為五斗米折腰,遂歸隱田園。當(dāng)他無奈地面對社會黑暗的時候,不得不放聲疾呼,"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為了現(xiàn)實生活而扭曲心志實在是不值得??!不如歸去,"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器之易安",田園生活能夠還我本真,何樂而不為呢?隱士的生活一方面被人們視為無力抵抗現(xiàn)實而做出的逃避行為,另一方面千百年來又為人們所追求。因為田園里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寧靜、安詳,雖物質(zhì)貧匱,卻精神飽滿,心靈得以滋潤,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世事經(jīng)歷得多的人,機(jī)巧涉入太深的人,對田園生活尤其向往,那里是唯一的解脫之地,那里能找回自己!所謂"富貴非我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恬淡寧靜的隱居生活成了人們心中永遠(yuǎn)的向往。南北朝以降,隋唐相繼,禪宗勃興,禪師居士聚在青峰古剎的深處,傳不言之教,布拈花之義,禪宗頓悟的思想遂成風(fēng)尚。和僧人一起參禪001
悟道成了既有品位又不失文雅的生活方式,所以卿相士大夫出入禪府,附庸風(fēng)雅,蔚為壯觀。有這樣一個故事:蘇東坡去見佛印,見面就互相吐露彼此在心目中的印象,東坡問佛?。?佛印,我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樣子呢?"佛印含笑說:"一尊佛。"東坡聽了很高興。佛印又問東坡:"貧僧在你心目中呢?"東坡說:"一坨屎。"佛印亦含笑。東坡以為取笑了和尚而暗自高興。到了家里,東坡就對愛妾朝云提起此事,朝云卻說:"先生丟丑了!佛印心中有佛,故看世間萬事萬物皆有佛陀的影子;而先生心中有屎,萬物入得眼中自然是屎形狀。"東坡大慚不已!這一千古佳話反映了禪家的玄奧。和尚是禪的載體,和尚的生活就是跳出紅塵的滋擾,不被物質(zhì)利益所牽引,而求得自身的寧靜,宇宙間萬事萬物要懂得拾起,更要懂得放下。詩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以自己的浪漫主義情懷和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用如椽巨筆,為世人描繪了或千奇百怪,或崔嵬壯麗,或氣勢磅礴,或悲慨沉郁,或飄逸瀟灑的人間萬象。此外,還有學(xué)者的思慮,藝術(shù)家的激情,軍事家的謀略……處于不同的階層就有不同的身份含義。本書綜合歸納了處于不同位層的幾種人的生活精髓,以期世人向他們學(xué)習(xí),把他們的獨特之處借鑒過來,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行為指針,作為自己的人生向?qū)?。人生百年轉(zhuǎn)瞬即逝,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如何在如此匆急的人生軌道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何在短暫的人生舞臺上表演得有聲有色,如何在平凡的背景下做出不平凡的事跡,是我們每個人所關(guān)注的問題。002
而盲目地生活永遠(yuǎn)都只會走進(jìn)死胡同,沒有目的的航行只能導(dǎo)致擱淺或撞礁的結(jié)果,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向"他們"一樣生活,活得自我,活得自信,活得出色,活得精彩!茍能如此,就不枉費作者的一片心血了。文泉杰鄭國明2006年2月15日003
你想做一個詩人嗎?你的回答或許充滿猶豫。曾經(jīng)我們都是詩人,而現(xiàn)在讀詩的年代已經(jīng)遠(yuǎn)去了。如果我再問你,你希望像詩人一樣浪漫嗎?你的回答將毫無疑問。我們并不都要做詩人,但我們都需要浪漫。浪漫是湖中的漣漪,是和煦的風(fēng),是流星,是花朵,是兩個人的牽手,是一個人的遠(yuǎn)行……因為浪漫,我們的生活從此與眾不同。像詩人一樣浪漫
多情自古傷離別唐朝的時候,涇縣有個人叫汪倫,家道殷實,為人豪爽,喜歡結(jié)交朋友。公元755年,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中秋節(jié)后要到鄰縣宣城漫游,以詩會友。他便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李白到?jīng)芸h來玩玩?這里山好水好酒也好,正適合這位大詩人的脾性。他當(dāng)即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宣城去。李白在宣城遍訪舊友新知,登上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建造的謝公樓,懷念他所欽佩的這位前輩詩人,日子倒也過得暢快。自從他受人排擠,被唐玄宗"賜金還山",丟了翰林學(xué)士職位離開長安以后,十年來一直漫游江湖,感受著各地友人的熱情溫暖。這天,他接信打開一看,原來是邀請他到?jīng)芸h游覽,上面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再看后面署名是汪倫,卻從來不相識。不過,這些年來他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少了,他的態(tài)度向來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何況這位汪倫的信寫得既熱情又爽快,很合自己的心意,他便決定應(yīng)邀前往。李白來到?jīng)芸h西南的一個村子里,受到主人汪倫的盛情接待,還住在他的別墅里。宴席上,當(dāng)李白提起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時,汪倫哈哈大笑說:"這里有十里桃花潭,是一條清秀美麗的河流,還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名字就叫萬家酒店。"李白這才恍然大悟,也忍不住大002
像詩人一樣浪漫AsRomanticAsPoets笑一陣。汪倫邀集一些朋友,天天陪著李白觀賞當(dāng)?shù)氐纳剿畡倬?,備了家養(yǎng)家種的葷素菜肴以及好酒招待李白。李白在這里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興致極高,留下了很多詩篇,其中有《題汪倫別業(yè)二章》等名篇。過了些日子,李白向汪倫告別,要到別處去。開船時,汪倫帶著一些朋友趕來,一邊用腳踏地打著節(jié)拍,一邊高聲唱著當(dāng)?shù)氐拿窀?,熱情地歡送客人。李白看到這種情景,感動極了,當(dāng)場做了七絕一首贈給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人用夸張的手法,表達(dá)出汪倫對他的深厚友情,真摯自然,富有韻味。據(jù)說,汪倫的后代長期把這首詩當(dāng)作寶貝一樣珍藏著。多情自古傷離別,朋友之間總是不能長相廝守,離別才是人生的正題。俗語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面對離別,我們應(yīng)該像詩人一樣灑脫,把深深的情誼牢記于心,即使走遍海角天涯,朋友永遠(yuǎn)都是朋友。友情似水,淡而綿長。純潔的友情,給予心靈無數(shù)的感動和安慰。即使長久的分離,天涯海角的相隔,也會感到對方深刻而清晰的存在。友情如泉,清冽酣醇,美得如同一壇千年陳釀,開蓋就可聞到沁人心脾的酒香,令人心旌搖蕩。一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涵蓋了你我,涵蓋了宇宙。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道盡了友情,道盡了寬慰。友情似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