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當老百姓歡呼雀躍的時候,伯夷叔齊卻在屋子里默默的流淚,讓他們萬萬不可接受的現實終于發(fā)生了,他們突然覺得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但是他們不明白的是,到底是這個社會拋棄了他們,還是他們拋棄了這個社會?
陜西是呆不下去了,因為新的王朝周朝的首都就在鎬京,那么該去哪呢?他們又一次感到茫然,這一次茫然比上一次來得更猛烈。
伯夷叔齊兄弟一邊茫然著,一邊上路了。最后,司馬遷先生說,他們來到了首陽山,在那里隱居了下來。首陽山在哪里?首陽山在今天的山西永濟,一個離陜西鎬京很遠的地方。為什么要選擇首陽山而不選擇更遠的地方,再或者回到家鄉(xiāng)也行???這一點一直令獨孤二少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猜測,也許那里是商朝遺民聚集的地方,他們發(fā)誓不與周朝為伍,也許原本想回家鄉(xiāng)的他們在途中聽說孤竹國也已經歸順了周朝,于是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從此伯夷叔齊兄弟成為真正的隱士,首陽山也因為兄弟倆而增添了許多悲壯的色彩。
隱居的當天晚上,哥哥伯夷先生和弟弟叔齊先生徹夜長談,這可以算是一次歷史性的談話。
哥哥伯夷先生說:"弟弟啊,為了與周朝徹底劃清界線,哥哥我不想吃周朝生產的糧食。你看如何?"弟弟叔齊先生說:"如果這能夠表達我們的志向的話,我一切聽從哥哥的。"寫到這里,獨孤二少先生為伯夷叔齊兄弟倆的不離不棄的深厚感情感動不已,他們估計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兄弟了。
民以食為天,伯夷叔齊不吃周朝的糧食,那他們吃什么呢?
司馬遷先生告訴我們,他們挖野菜充饑。這種野菜的名字叫"薇",薇是啥玩意兒?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美好的字眼,好多女孩子都用它作名字呢,比如曾經大紅大紫的明星趙薇女士。這么美好的名字,這種野菜味道也應該不錯。在吃慣了大魚大肉的現代人開始對野菜情有獨鐘,孤獨二少也不例外,于是親自嘗試了一下薇的味道,無論怎么烹制它,那個苦啊,那個澀啊,只有長征時期的紅軍受得了,因為他們吃過比薇更難吃的東西--樹皮。
反正在首陽山薇菜是兄弟倆唯一可以食用的野菜,其他的不是有毒就是難以下咽。
每天都吃這樣的野菜,可想而知,伯夷叔齊兄弟倆很快就瘦成皮包骨了。獨孤二少先生把吃飯當成享受,可憐我們的伯夷叔齊兄弟只能把吃飯當作一種痛苦的煎熬了,或者當作一種歷練。為了減輕痛苦,他們在吃飯之前都要唱一首歌,唱完歌后他們的心情就會很好,心情好的時候吃嘛嘛香。
這會兒他們正唱著歌呢,外面突然來了一群吵吵鬧鬧的人。
伯夷叔齊非常驚訝,會是什么人呢?自打隱居這里起,他們已經好久沒有遇到客人了。
難怪這么熱鬧。原來是他們兄弟,現在的孤竹國國王老二派人來看他們了,當老二聽說哥哥弟弟在首陽山靠挖野菜充饑時,唏噓不已,派人送來一桌子美味佳肴,那個香氣啊直往鼻子里鉆,換作獨孤二少先生啊,早就流口水了??墒牵麄儌z卻無動于衷,繼續(xù)津津有味的咀嚼著薇菜。
來人見狀忍不住說道:"二位大爺,你們就吃點吧,小的我也好回去交差啊。"伯夷叔齊兄弟說好啊,于是,拿起一盤菜倒去一半,說:"看,都吃這么多了,你們可以回去交差了。"來人討了個沒趣,灰溜溜的回去復命去了。老二聽了差使的匯報,左想右想也想不通,哥哥弟弟為啥不吃周朝的糧食呢?難道周朝的糧食沒有商朝的糧食好吃嗎?這個問題困擾得他睡不好覺,于是他決定給足哥哥弟弟的面子,親自去看望他們,如果有可能的話請他們出山,回到孤竹國幫助他治理天下。
老二不愧是老二,可以說是二百五了,國王的位置本來就是他們倆讓出來的,一把手都不愿意做,難道還會做二把手不成?再說了,孤竹國已經歸順周朝,而伯夷叔齊兄弟早就發(fā)過誓,不與周朝為伍,他們怎么可能再回去呢?果然,老二又碰了釘子,伯夷叔齊一口回絕了這位風塵仆仆而來的親生兄弟。
老二不明白了,大聲抱怨曰:"你們這是為啥啊。你們這樣活著有啥意思啊。"伯夷叔齊說:"我們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我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信念。只要這個信念不滅,冬天的時候我們感到很緩和,肚子餓的時候我們也會覺得很充實。"老二問:"啥子信念?"伯夷叔齊向他招招手,"你過來",老二走過去,豎起耳朵,伯夷叔齊說,"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告訴你你也不懂。你還是回去吧。"無奈,老二只好回去繼續(xù)當他的白癡國王,很快就把他的哥哥弟弟忘記了。
伯夷叔齊兄弟繼續(xù)隱居在首陽山,繼續(xù)挖野菜充饑,他們過得很辛苦,也很幸福。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就要勇敢的走下去,無論有什么樣的結果,甚至犧牲生命也無怨無悔。
這一天,一位上山打柴的農婦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帶來的干糧,兩個燒餅,分了一個給伯夷叔齊兄弟倆。
這個燒餅對很久沒有吃五谷的他們來說誘惑力實在太大了,這個燒餅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不斷的吸引著他們,并熱情的向他們發(fā)出呼喚,快來吃我?。∥液煤贸脏?!
但是兄弟倆忍住了,誰也沒有去接農婦遞過來的燒餅。
農婦嘆了一口氣,沒有再堅持,三下五除二把另外一個燒餅也吃了,打了一個飽嗝,無意間說了一句話,這一句話像一把匕首深深的刺進兄弟倆的胸膛,最終要了他們的性命。
農婦一邊打飽嗝一邊說:"真搞不懂你們啊,你們不吃周朝的糧食,卻吃周朝的野菜,這算怎么回事嘛。"就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伯夷叔齊兄弟卻感到感到如泰山壓頂,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們似乎現在才意識到,他們不吃周朝的糧食,可是這普天之下,有什么不是周朝的呢?
他們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向周朝妥協或者以死明志。
他們選擇了后者,伯夷先生憂傷的看著弟弟叔齊先生,憂傷的說:"弟弟啊,我打算不再吃野菜了,直到餓死。如果你不愿意追隨我去,你可以選擇離開這里。"叔齊先生也用同樣憂傷的目光看著哥哥:"哥哥啊,我們這一輩子都在一起,難道死的時候就不能在一起嗎?"于是,兄弟倆不吃野菜了,啥也不吃了,他們開始絕食。幾天后,他們永遠的躺在了首陽山。死之前,他們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合唱了一首悲傷的歌曲:"北風真涼啊登首陽,采摘薇菜啊充饑腸。以惡易惡啊逞兇狂,不知其錯啊在何方。唐堯虞舜啊去天堂,兄弟二人啊歸哪鄉(xiāng)?嗚呼哀哉啊命不長,哀哉嗚呼啊人將亡。"照例,在文章的結尾處要對伯夷叔齊兄弟做一個總體的評價,其實已經不需要獨孤二少多費筆墨了,早已有偉人對他們做出了崇高的評價。荀子說伯夷叔齊的名聲與日月同輝,一向吝嗇贊美的孔老夫子也毫不猶豫的把"古之賢人"這一頂帽子戴在了他們的頭上。
伯夷叔齊兄弟行為具有詩意的光芒,從叩馬而諫到采薇而食再到絕食而亡,伯夷叔齊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他們這么做并不是為了流芳百世,他們只是在堅持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獨立人格,堅持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種堅持是需要勇氣的,也正是現代人所缺乏的東西,我們往往隨波逐流,一味的順應外界,從而喪失自我。雖然我們吃的比伯夷叔齊好,穿的比伯夷叔齊好,可是我們卻活得比他們累,因為我們忽略了最根本一點:我們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