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這位享譽世界的華人設計大師曾經對媒體說:"老房子,應該成片成片地保留而不是拆除。"林駒(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處長):石庫門在今天看來,也是宜人的住宅形式。石庫門應該一套住一戶,所謂七十二家房客,是由于使用不當造成的,這并不能夠成為拆除石庫門的理由。
盡管如此,仍然會有問題。石庫門是為了過去的生活理想設計和建造的,而社會在發(fā)展,我們該怎樣解決保護與開發(fā)的矛盾呢?
目前,盡管上海近幾年的住宅建設達1000余萬平方米,但尚有45%左右的人住在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弄堂中。舊上海建筑傳統(tǒng)的保護方式,主要是對優(yōu)秀近代建筑進行保護,以及對危棚簡屋進行改造。對應的措施也是兩種比較絕對的方式,即絕對的保護和拆除重建。中間層次最大量的普通歷史建筑則被忽視,構成城市風貌特色的大片石庫門里弄在房地產開發(fā)大潮中被拆除,保護與改造開發(fā)處于矛盾狀態(tài)。
那么,還有沒有第三條路子?
"東魅"娛樂中心,是譚詠麟、成龍、曾志偉等百位香港藝人經營的。主題餐廳、國際畫廊、咖啡酒吧和地下酒窖,把這里變成了藝術家、銀行家、國際模特甚至外交官的社交場合。2000年9月30日的這個晚上,位于上海中心腹地的這片石庫門民居終于點亮了燦爛的華燈。從此,一塊以"新天地"命名的國際休閑步行街宣告全面開業(yè)。
新天地,是按照21世紀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jié)奏和情感世界度身定做的。它與太平橋的那一片棚戶區(qū)有什么淵源?
綠色的青苔和枯萎的小草,都是設計師們小心保留下來的細節(jié)。新天地廣場的設計者有三個,分別是美國舊城改造專家本杰明·伍德的設計事務所、東方文化背景的新加坡日建設計事務所以及本土的同濟大學設計院。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都以不同的理念和視角剪裁了石庫門里弄。
在1999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開發(fā)這個前途難料的大項目無疑需要商業(yè)勇氣。但更重要的是,開發(fā)商如何保留石庫門建筑的歷史文化信息,才能不被世人指責并且繞過政策羈絆?
在這些磚墻、屋瓦的里面,開發(fā)商不惜代價,注射一種國外進口的防潮藥水。而建筑內部的結構,則以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重新打造。上海獨特的石庫門建筑文化的外殼保留住了。但是,它是否像所稱的那樣,重現了當年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又或許,新天地廣場所要保存的,只是上海文化里香艷浮華的經典氣質?
有篇滬上的"小女子散文"說,新天地廣場是一片"老年人覺得懷舊、年輕人覺得時尚、外國人覺得很中國、中國人覺得很洋氣"的建筑。聽起來似乎很有些道理。
依舊是青磚步道和清水磚墻,依舊是烏漆大門和窄窄的弄堂。然而,昔日七十二家房客的嘈雜已經聽不見了。石庫門內優(yōu)雅的音樂浸潤著絲絲的冷氣。娘姨們也看不見了,啜著咖啡的是金發(fā)的老外和裸肩的小資。傳統(tǒng)與新潮碰撞,懷舊與流行交融--石庫門在被賦予了時尚韻味之后所顯示的光輝,也許才是上海的本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