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及今,書房并無一定之規(guī)。富者可專門筑樓,貧者或室僅一席;有的雕梁畫棟,有的則環(huán)堵蕭然。書房或筑于水濱,或造于山間。書房是文人的靈魂之城,名號寄托著主人的志與情。
2016-12-26
人民文化現在我們習慣性地稱儒釋道三教合流,不過,儒教概念的復雜性恰好在這里:當“教”不是作為教化,而是作為一個宗教概念的時候,其內在的特性發(fā)生了變化。
2016-11-21
光明日報《野叟曝言》中所反映出來的那些比較高深的數學知識(特別是那些與西洋數學有關的知識),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什么這些知識會傳播到一般知識分子之中?
2016-11-21
北京日報明末清初的儒生,發(fā)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運動,一時士林風氣為之大變。他們強調道德自覺,時刻反省自己的過錯。這種追求崇高的動力淵源何自?其實踐為何又消失在歷史的…
2016-10-27
南方周末近來,乾隆皇帝的“迷之審美”成了網友吐槽的對象。有網友直言,“乾隆和他爹雍正的審美相隔一個黑洞”,乾隆皇帝的審美真的和雍正皇帝有天壤之別嗎?
2016-09-28
中國新聞網兩宋是書院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北宋書院的最顯著標志,就是出現了一批私人創(chuàng)辦的著名書院。聞名天下的“四大書院”即發(fā)端于此,即江西白鹿洞書院、湖南岳麓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河南睢…
2016-09-17
澎湃新聞張騫第一次入西域來到大宛后,大宛王感到非常高興。大宛王早就聽說漢帝國廣闊富饒,但是由于匈奴人的阻撓,無法和漢朝通使。大宛王派出翻譯和向導護送張騫,取道康居,前往大月氏
2016-09-06
澎湃新聞明清國子監(jiān)和孔廟建筑群的“左廟右學”的布局制度,直接為監(jiān)生們從事文化活動提供了便利。皇帝親臨國子監(jiān)的視學典禮,以及辟雍建成后的“臨雍”大典等,都要有監(jiān)生的參與
2016-08-24
北京晚報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重鎮(zhèn)敦煌作為歷史上世界四大文明的交匯中心,是東西方文明融合創(chuàng)新的結晶。要讓曾經鑄造過文明融合傳奇的絲路文化重放光芒,加強敦煌學的翻譯工作,已然成為迫切的…
2016-08-18
光明日報要描述抗戰(zhàn)期間的清明節(jié),首先得前溯至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后。當時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