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人物

梁曉聲:大國作家的尊嚴與立場

作家不但要寫人在現實中是怎樣的,更應表現人在現實中是怎樣的五十歲以后的我,以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為主要理念之一了,此種理念之形成,與以上成長經歷和后來的閱讀心得確有一定關系。

2017-06-22

中國作家網

記者與皇帝:你永遠不知道什么問題會激怒皇帝

法拉奇可能是上個世紀最著名的記者了。她的性格非常強悍,好惡鮮明,絕不相信“記者的態(tài)度要中立”之類的說法。

2017-06-22

財新文化

張夢陽:陪了魯迅一輩子

張夢陽用一生的時光,追隨魯迅,陪伴魯迅。如今雖然已年逾古稀,卻仍然堅守。

2017-06-21

光明日報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獨特價值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以“心即理”為理論前提的,他把“知行合一”與“心即理”之說聯系起來,“知行合一”也就是他所謂的“致良知”,“良知”是知,“致”是行。

2017-06-21

人民日報

俄羅斯的“杜甫”:丘特切夫

丘特切夫的詩歌有著一種直抵人心的魅力。他創(chuàng)作的幾個關鍵詞是人、愛情、自然、生與死、信仰等,都是一些永恒的主題。然而,詩人善于在特殊的時間和空間中予以處理。

2017-06-21

光明網

余秀華:我始終不能象她們一樣去愛

昨天,在上海影城,我去看了關于詩人余秀華的紀錄片點映《搖搖晃晃的人間》,也見到了余秀華本人。

2017-06-21

民謠與詩

馬丁-斯科塞斯:視覺素養(yǎng)對現代人來說已經必不可少

我知道,舊的偏見很難消除,但我也驚訝地發(fā)現,這種特定偏見仍然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沒想到這么久它還未消失殆盡。

2017-06-21

澎湃新聞

魯迅為什么不愿意說自己是紹興人

紹興人并非是一直以“紹興”這個地名為榮的,魯迅便不愿意說自己是紹興人。

2017-06-21

澎湃新聞

史家趙儷生:“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

趙儷生并不把自己看作流光溢彩的要角,他自稱史學界的一朵“寒葩”。晚年,老伴高昭一對趙儷生的評價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2017-06-20

“我叫林達夫”:未能成為藤野先生的日本大學者

日本近現代的歷史,似乎已經為林達夫的這段話做了最好的注腳。

2017-06-20

90年前的自沉,王國維遇到怎樣的人生問題?

90年前,王國維一頭扎進頤和園昆明湖里。

2017-06-20

南方人物周刊

沈從文的書法和他對寫字的看法:一掃常規(guī),純任天然

七八十年代,沈從文先生經常寫古詩十九首以贈親友,其書法功力至深,予曾獲觀其早年在行伍時(為)所書某軍校碑,豪健瀟灑,近李北海。

2017-06-20

澎湃新聞

阿倫特的廣闊“朋友圈”:二十世紀的智識生活史

正如漢斯約納斯(Hans Jonas)在阿倫特的葬禮上所言,阿倫特是一個“友誼的天才”。以阿倫特的話言之,使她感動的是“朋友間的愛”(eros der freundschaft);阿倫特視友誼為生活的…

2017-06-20

澎湃新聞

又吉直樹:從搞笑藝人到小說家

提到當代日本作家,中國讀者最先想到的也許是村上春樹、東野圭吾。但最近有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第153屆芥川獎獲獎作品《火花》的作者又吉直樹。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

韓少功:渡口以及波希米亞

美國史學家盧卡克斯(Jone Lukacs)回望20世紀,稱“這是一個短暫的世紀。與19世紀的文化潮流相比,20世紀顯然出現了更多去政治化、去社會化的孤獨靈魂。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