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但要寫人在現實中是怎樣的,更應表現人在現實中是怎樣的五十歲以后的我,以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為主要理念之一了,此種理念之形成,與以上成長經歷和后來的閱讀心得確有一定關系。
2017-06-22
中國作家網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以“心即理”為理論前提的,他把“知行合一”與“心即理”之說聯系起來,“知行合一”也就是他所謂的“致良知”,“良知”是知,“致”是行。
2017-06-21
人民日報丘特切夫的詩歌有著一種直抵人心的魅力。他創(chuàng)作的幾個關鍵詞是人、愛情、自然、生與死、信仰等,都是一些永恒的主題。然而,詩人善于在特殊的時間和空間中予以處理。
2017-06-21
光明網我知道,舊的偏見很難消除,但我也驚訝地發(fā)現,這種特定偏見仍然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沒想到這么久它還未消失殆盡。
2017-06-21
澎湃新聞趙儷生并不把自己看作流光溢彩的要角,他自稱史學界的一朵“寒葩”。晚年,老伴高昭一對趙儷生的評價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2017-06-20
七八十年代,沈從文先生經常寫古詩十九首以贈親友,其書法功力至深,予曾獲觀其早年在行伍時(為)所書某軍校碑,豪健瀟灑,近李北海。
2017-06-20
澎湃新聞正如漢斯約納斯(Hans Jonas)在阿倫特的葬禮上所言,阿倫特是一個“友誼的天才”。以阿倫特的話言之,使她感動的是“朋友間的愛”(eros der freundschaft);阿倫特視友誼為生活的…
2017-06-20
澎湃新聞提到當代日本作家,中國讀者最先想到的也許是村上春樹、東野圭吾。但最近有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第153屆芥川獎獲獎作品《火花》的作者又吉直樹。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美國史學家盧卡克斯(Jone Lukacs)回望20世紀,稱“這是一個短暫的世紀。與19世紀的文化潮流相比,20世紀顯然出現了更多去政治化、去社會化的孤獨靈魂。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當地時間4月13日,秘魯作家、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