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卡夫卡的《變形記》面世110年。
這部首次發(fā)表于1915年的小說是卡夫卡少有的生前發(fā)表的作品,也是卡夫卡小說中最早被譯成中文的一部。
今年3月,改編自《變形記》的同名舞臺劇正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觀眾席上的抽泣與嘆息此起彼伏。那個變成蟲子的開頭,那種驚慌、迷茫、恐懼、孤獨的感覺,時隔110年,依然能在你我心頭回響。
“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他們既疲于掙扎又無力改變,他們更能共情于卡夫卡筆下的那只躺在床上起不來的蟲子?!?/p>
3月31日,復旦大學德文系系主任、教授李雙志就“卡夫卡與《變形記》在中國的傳播”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一次又一次,卡夫卡為我們提供鏡子,讓我們照見了可能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樣的自己?!?/p>
上話版舞臺劇《變形記》劇照
(一)
《變形記》在中國的首次公開譯介可以追溯到1979年——復刊后的《世界文學》首次刊登了由李文俊先生翻譯的《變形記》。
1980年,德國著名文學批評家漢斯·馬耶爾訪華,當他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活動中被問及“誰是本世紀最重要的現(xiàn)代德語作家”,他的回答是:“第一是弗蘭茨·卡夫卡,其次是托馬斯·曼,第三是布萊希特……?!?/p>
在葉廷芳先生所寫的《通向卡夫卡世界的旅程》一文里,這一論斷當時“語驚四座”。
弗蘭茨·卡夫卡(1883-1924)
緊接著,伴隨著國內(nèi)風氣大開,“卡夫卡熱”一下席卷各地。
“1980年代可謂無人不讀卡夫卡,他甚至變成了文藝青年的一個標簽。余華、莫言、殘雪等我們后來熟悉的作家,都繞不開卡夫卡。”李雙志說,其中被翻譯最早的《變形記》,更是成為了極具轟動性的文學事件,“它是卡夫卡作品中最典型的一部,大家往往會把它跟‘異化’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也把這種超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手法看作是現(xiàn)代文學的代表?!?/p>
當時國內(nèi)也掀起了現(xiàn)代美學復興的熱潮,很多中國作家希望在單一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中探索出一條更先鋒的道路,對西方現(xiàn)代文學的滋養(yǎng)充滿了饑渴,卡夫卡無疑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靈感。
另一方面,經(jīng)歷了一場浩劫后,許多人對于卡夫卡筆下的荒誕、暴力以及“異化”感同身受。
“特別是那些比我大兩輩的學者,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傷能在卡夫卡的作品里找到對應,產(chǎn)生共鳴,他們會覺得卡夫卡所寫的噩夢一般的痛苦和他們的痛苦非常相似。”李雙志說,因此1980年代的“卡夫卡熱”,既是文藝復興,又是思想解放,還是一種觸摸與面對傷痛。
(二)
到了1990年代,商業(yè)經(jīng)濟呼嘯而來,文學藝術相對退潮。
簡單來說,大家都不像過去那么“文藝”了。
上話版舞臺劇《變形記》劇照
“卡夫卡的作品就進入了一個經(jīng)典化階段。首先各類譯作、研究非常多。另一個,卡夫卡慢慢進入了我們中學的語文教材,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文學經(jīng)典?!?/p>
李雙志說,這時國人對卡夫卡的接受比較固定,但在固定化的過程中,大家也漸漸遠離了那種有切膚之痛的閱讀,不再有早年的狂熱,而更多是把卡夫卡的作品當作“必讀的世界文學名著”?!跋袷潜贝蟮睦蠋熁貞浧鹱约鹤鰧W生,課堂上都會被老師催著讀卡夫卡,說那是大師,是典范,但大家私底下都在讀金庸?!?/p>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nèi)對卡夫卡的了解越來越學術化,“卡夫卡與中國的關系”也開始進入國人的視野,包括卡夫卡如何接受中國文化、卡夫卡怎么接受道家思想,等等。
“其中《變形記》也很典型,我們的教科書里就出現(xiàn)了《變形記》和《聊齋志異》的對照。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對卡夫卡的認識建立在一個世界文學主題上,而這個主題又可以與我們民族的文學產(chǎn)生呼應?!崩铍p志認為這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大家是在一個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的視野下去讀卡夫卡?!?/p>
(三)
耐人尋味的是,近十年,國人對卡夫卡的閱讀又開始有了切膚的感受。
“今天這個世界跌宕起伏,出現(xiàn)了新的戰(zhàn)爭,新的沖突,我們又進入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時代。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困境,資本的、技術的、社會的、家庭的……都能在卡夫卡這里找到更多的對應。”李雙志說,“一百多年了,卡夫卡為什么能流行這么久,確實是因為他的作品有非常強大的適配性和兼容性,將現(xiàn)代社會里反復暴露的問題以文學的形象傳遞給我們?!?/p>
于是,大家說卡夫卡是上班文學的鼻祖,是打工人的嘴替,是一百年前的預言家。
于是,卡夫卡與《變形記》在中國進入了新的火爆期。
上話版舞臺劇《變形記》劇照
除了最近的上話版舞臺劇《變形記》,李雙志還注意到此前李建軍導演的話劇《變形記》,以及很多小劇團所做的《變形記》改編?!斑@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我們不斷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中的‘異化’,這些‘異化’也刺激了很多文藝創(chuàng)作者,讓他們一次次把卡夫卡搬上舞臺,實際上也是呼應了這個時代大家宣泄的需求?!?/p>
上話版舞臺劇《變形記》劇照
在李雙志看來,卡夫卡之所以是現(xiàn)代心靈的代言人,他的作品之所以跨越百年經(jīng)久不衰,一方面在于他對現(xiàn)代文明非凡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能精準地直擊現(xiàn)代化社會的弊病,精準地呈現(xiàn)我們的心靈困境并推動我們對此反思;另一方面在于他的象征性寫法,使得他的作品里總有一種能夠?qū)煌Э嗟镊攘蛘吣ЯΑ?/p>
“不管在什么年代,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心理上變成蟲子的那一刻,對吧?”
李雙志在卡夫卡博物館